fbpx
23.9 C
Hong Kong
Thursday, December 7, 2023
HomeWealthSDG10 減少不平等

SDG10 減少不平等

Related stories

防蚊蟎技術與可持續發展

蚊蟎雖見似微小,但人類卻絕不輕視它們帶來的威脅,而現時的氯菊酯技術既可達到驅蟲效果,又不會對環境和人體帶來影響。

讓生命更健康 澳美製藥跨越三十載

澳美製藥踏入三十週年,已然是非常成熟的企業,不過公司並未停下創新、求進步的步伐,在研發、生產、數碼化、自動化、市場推廣、企業社會責任等範疇,一直推陳出新,為大健康作出貢獻。

【Cover Story】科技成就可持續穿著

https://youtu.be/o_AODREAZbE 可持續發展是近五年期間商界的熱話,不同領域的企業亦正尋求不同的方法,加強ESG的表現,並令自身的商業運作更加可持續。這種意識亦不單單是一種泛企業文化的表現,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可持續發展亦漸漸變得舉足輕重,消費者希望自己在進行消費行為的時候,不會對環境造成傷害,消費品的製作過程亦是道德上負責任的。 其中,衣服是眾多消費品中在可持續性方面表現比較強的一種,全因傳統製衣過程往往會因為用不盡布匹而造成原材料浪費,製作過程亦有可能使用對環境有害的染料,因此出現不少針對時尚服飾業的生產鏈過程的各類科研,反而令這個行業在可持續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並衍生出「可持續穿著」的概念。 可持續穿著是指,在製造、使用和處理衣服時都考慮到環境、社會和經濟影響的方式,旨在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提高工作條件和生活質量,並支持經濟可持續發展,具體方法包括使用如有機棉、竹纖維、再生聚酯、TENCEL等可持續材料、延長衣物的壽命、減少製造過程的排放、促進公平貿易等。 回到生產商,原材料和生產過程可說是達到可持續性的兩個最大範疇。內衣製造商維珍妮國際(Regina Miracle)從1998年創立之今,透過不斷開發新技術,由一開始的胸杯,發展至今成為包含內外衣的跨類別生產商;首席營運官陳志平分享維珍妮過去25年的創新更新之路。 技術工藝導入可持續願景 作為貼身衣物生產商,維珍妮非常注重衣物材質是否舒適,並在與供應鏈夥伴合作開發環保原材料,其中生物級海綿是目前全球唯一既能達到傳統海綿效果、又可以實現量產的植物油配方海綿,目前25%配方的生物級海綿,對比傳統海綿可減少最少16%的碳排放;另外,公司亦有應用新型的矽膠技術,利用特種有機矽的柔軟輕膚的特性,非常適合女性內衣等貼身服裝產品,提高舒適度之餘,也提供支撐塑形效果。剪裁方面,與上游供應商合作開發無縫捏合技術,採用黏合法、以黏合拼接代替縫合,改革了業內傳統裁剪和縫紉做工,有效改善胸圍的外觀及舒適度。 陳志平亦特別強調維珍妮創新獨有的液態3D發泡技術,形容其為「模杯行業的重大技術革新」:「相對於傳統高溫熱壓成型的模杯製造工藝而言,液態發泡技術利用模具,通過自動化的立體發泡生產,大幅減少原材料消耗,並且簡化生產流程,降低能源消耗,達致環保和高效。」 製造方面,維珍妮主導和研發了很多定制的生產設備、自動化生產模式及標準化的生產流程,令整個生產流程更加高效和可控,提高準確度、靈活性和生產力,節約重複的人手工序,確保了員工有一個更加安全、更加健康的工作環境,不但減少了浪費,也提升效率和環保節能。 消費者希望購買能應付不同場景的穿著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當然希望所購買的產品有最高的性價比,同一件產品能夠集外觀、功能及舒適於一身,甚或乎可以應付商務、休閒、運動等不同場景。 對未被滿足的需求,維珍尼推動了原材料及工藝的研發創新,包括點膠、矽膠、3D液態發泡、無縫粘合技術等,擊破市場痛點,消費者不需犧牲對某方面的追求,就能獲得適合多元場景的穿著需求,為消費者創造更加貼身舒適的感受。正因如此,工藝亦漸漸應用在外穿服裝,產品界線超越女性內衣,發展出運動上衣、運動褲、外套等品項,兼顧「內」、「外」、「男」、「女」,在本業之上「疊加」其他業務,令發展更多元化,鞏固實力。 在ESG的風潮下,人人都講永續,對企業而言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課題就是發掘企業業務的可持續營運模式;維珍妮期望,透過數碼化、自動化和創新工藝,可以繼續為客戶和消費者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並引領行業持續進步。

香港建造業新篇章︰創新科技牽領業界前行

按建造業議會發表的《建造工程量預測》中顯示,展望未來10年,本港的整體工程總量,可達至每年約3,000億港元。俊和建築母企亞洲聯合基建子公司、君龢工程有限公司商務總裁杜國仁(King)相信各項大型基建將會為香港建築業帶來不少機遇與挑戰。

如何玩得夠綠-綠色旅遊

近年幾乎所有事情都和綠色及ESG相關,就連旅遊都可以做到綠色和可持續,透過環保、低碳的方式規劃行程,包括光顧已獲綠色認證的住宿和餐廳,乘搭交通工具等,在旅遊期間對環境作出貢獻。
spot_imgspot_img

很多人把不平等和公平劃上等號,百多年前共產主義便是以消滅不平等在蘇聯和中國做了實驗,結果並不能帶給民眾美好生活的烏托邦,反而降低了人的積極性;因為他無論如何的辛勤努力工作,所得的劃一工資和身邊的人一樣,「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是當時努動人民的順口溜,鄧小平同志在1979年做了偉大的決定,調整了國家政策,鼓勵多勞多得和保護私有產權,四十幾年間調動了中國人的積極性,中國才能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自然人類行為》(Nature Human Behaviour)雜誌於今年4月發表了一篇題為《為什麼人們更願意生活在不平等社會?》的論文。這篇由耶魯大學一個研究小組撰寫的論文認為,人類——即便是兒童和嬰兒——也願意生活在一個不平等的世界始終。這個說法聽起來和人們的直覺相悖,人類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想法?研究揭示了箇中原因:如果人們處於一個所有人平均分配的無差異社會,那麼很多人就會對努力工作的人得不到應得報酬、反而濫竽充數的懶漢則會不勞而獲這種現象感到憤怒和痛苦。

懷有負面思想的人很喜歡花時間在不平等的問題上,筆者告訢大家現實就是不平等,與其花時間抱怨,不如花時間在發掘自己的優勢。換個想法,你的優勢也是對人家的不平等,鬥慘沒有意義,我們應該爭取的是公平的機會。香港是一個世界機會最多的城市,向上流的機會最多,筆者眼見身邊很多人就算沒有背景也可以脫穎而出,躋身上流。吃著酸葡萄的人乾喊他們獲幸運女神眷顧而不欣賞其能力,或只歸咎於不平等,只會令自己墮入失敗的旋渦。

澳洲作家力克.胡哲(Nick Vujicic)是一個一出生便沒有四肢的人,絕對有資格向不平等現象提出控訴。童年時期他受盡欺凌,但他沒有自怨自艾,反而成為眾多身體健康、四肢健全的人的心靈雞湯,筆者也受他的啟發,學懂珍惜擁有的東西,而不是抱怨。

《用你的不平等優勢創業》是由Ash Ali 和Hasan Kubba 兩位作者撰寫,他們說要在五個範疇中找出自己在那一方面具備「不平等的優勢」;五個範疇分別是財力、才智與洞見、地點與運氣、教育與專業、地位。

孔子證明成功跟長相沒關係

很多人喜歡埋怨說自己條件不足所以不能成功,有些人嫌自已長相不好、性別阻礙、出身寒微和年齡過高等阻礙了發展。

《史記》記載說孔子「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 孔子的頭頂骨是中間低而四邊高,其模樣並不能令人十分恭維。在曲阜民間有「七出」之說。所謂「七出」,是指孔子牙齒暴露在唇外,鼻孔朝天,耳朵奇大,眼睛突出,加起來就是七竅突出的意思。思想超脫,有教無類,令他成為聖人。他做的事業具有崇高的理想,並非爭取利益為上,目標夠遠大才可以令他的事業穿越二千多年。

武則天証明成功跟性別沒關係

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掌握政權達幾十年,為維護國家的強盛和統一、促進社會經濟的繁榮和文化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封建社會男權當道的氛圍中能創一番事業,她擁有獨立、叛逆的人格,殺伐決斷的氣質和堅毅的決心,是現今互聯網商業環境中開拓的成功要素。

朱元璋証明成功跟出身沒關係

劉邦和朱元璋都是草根出身的皇帝,朱元璋比劉邦更甚,由乞丐出身經過不斷努力和學習,善於爭取人心,做好team spirit,自己讀書不好,籠絡讀書人為他出謀獻策,有良好的大局觀令他所作每一次決定都正確而走上帝皇之路。

姜子牙証明成功跟年齡沒關係

人生的成功不在於早與晚,姜子牙八十歲創一番事業,甚至比肯得基上將六十五歲做炸鷄大上了一大截。根據史書記載,姜子牙出生時,家道已經敗落,為此他做過屠夫、開過客棧、賣過酒水等,由於一生蹉跎,大約60多歲時妻子與他離別,幾乎是一個標準人生失敗者。但在80歲時,姜子牙枯木逢春,遇見周文王,兩人相談甚歡一見如故,之後便一飛沖天。遠教曉我們不要放棄,有些人需要時間歷練才能成大器,顯然姜太公是表表者。

當我們想找藉口為自己開脫的時候,不妨想想上述幾位成功人士,並非每樣條件足夠才能成就一番事業,共勉之。

邵志堯
邵志堯
博士、測量師,現職香港華業金控集團負責人員和兼任宏海控股集團(上市編號:8020),並為沛然環保(上市編號:8320)的高級顧問,在金融和房地產行業已有30年經驗,近年專注業務在綠色金融和減碳項目,為多家大學培訓綠色和雙碳的金融課程,更定期在報章、雜誌和媒體發表文章和視頻。

Subscribe

- Never miss a story with notifications

- Gain full access to our premium content

- Browse free from up to 5 devices at once

Latest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