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5是「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
1900年以前,女性的工作崗位離不開了家庭,而工廠和辦公室的職位則全部由男性擔當。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成年男性通通要上戰場,因此工廠的崗位就需要由女性補上。直到1918年,多達一百萬女性成為軍工廠的工人,幾乎佔當時工作女性總人數的三分之二。
軍工廠的工作往往很痛苦,而且工時長,很多女工當時一天要工作整整12個小時;同時這份工作也很危險,因為工廠發生爆炸是常事,而負責製作炮彈的女工們要在毫無保護裝備的情況下,接觸如三硝基甲苯(TNT)的化學物品,所以她們的臉上常年都沾著一層黃色粉末。更嚴重的是,由於她們長期接觸這些化學成分,導致很多人都飽受疾病困擾,超過400人因此丟掉了性命。
生活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很難感受到女性被壓迫的情況,因為很多企業中高層也由女性擔當,甚至香港的最高領導行政長官也曾經由女性出任。不過在上市公司層面上,女性任職高層的比例仍屬於偏低︰本港現時逾2,500間上市公司中,有三分之一的公司的董事會是由全男班組成,僅12%公司的董事職位由女性出任,明顯出現「男女失衡」的情況。若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香港公司女性董事的比例更處於落後水平。雖然英國和澳洲監管當局,仍未為女性人數於董事會的比例作出硬性規定,但兩地整體的女性董事比例仍分別高達34%及32%。至於馬來西亞、印度及新加坡的上市公司董事會,亦分別擁有27%、18%及17%女性董事,明顯較香港為高。
為了提高管治水平,港交所較早前刊發諮詢文件,建議提升《企業管治守則》、《企業管治報告》及相關《上市規則》條文,當中建議所有董事會只有單一性別的上市公司,需要於為時3年的過渡期內,委任至少1名另一性別的成員加入董事會,更表明不預期未來打算申請上市的公司的董事會內只有單一性別,這明顯是向爭取上市的公司放話:你們的董事局最好要有女性董事。
聯合國婦女署引述最新統計資料指出,全世界15歲及以上的婦女中,有近三分之一在一生中至少遭受過一次身體暴力或性暴力,而新冠疫情導致的失業和貧困更加劇了女性受到暴力傷害的風險。職場女性被性侵犯或騷擾時有所聞,位高權重的男領導為了證明自己的魅力,或將下屬的崇拜誤解為傾慕,令許多公司每天也發生大大小小的桃色新聞。很多女性職員面對職場性騷擾會選擇啞忍,因為她們擔心被報復、被針對或者被解僱,甚至擔心被汙名化,難以面對大眾的討論、嘲笑或批評。
近年MeToo運動令企業中的男性主管變成驚弓之鳥。非營利組織LeanIn與民調機構Survey Monkey合作統計結果顯示,在美國有60%的男主管為求避嫌,「不敢與女員工單獨見面」或「一對一地開會或出差」,甚至不敢與女員工在工作時間單獨到餐廳共膳。這個現象恐怕會導致女性員工失去在企業向資深主管學習和升遷的機會。對於這是否因MeToo運動風潮而帶來的意想不到結果,現時已經引起公眾討論,而怎樣取得平衡是一個大學問。
另外,得罪女性消費者通常也沒有好下場,而即使是跨國企業也會犯低級的錯誤。日前,寶潔(P&G)在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文章《女人腳臭是男人的5倍,不信聞一下!》,引發網民熱議。寶潔遭批侮辱女性,更登上熱搜。文章稱,男人足部細菌繁殖速率是400%,而女人更是2300%;即使是再愛乾淨的女人,她們的內褲都比男人的內褲骯髒。雖然寶潔提出的論點可能有科學根據,但發帖者沒有從女性的思維模式出發。暢銷書籍《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提出,女性的思維比男性相對感性,因此企業在針對兩性銷售消費品時需要特別小心,特別在互聯網絡世界中,顧客流失的速度遠比建立快很多。女性有時候是選擇性地享受男女之間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