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隨著近年越來越多關於可持續金融的指引及條例的發佈,投資者和金融業開始意識到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的重要性,以及它們可能對企業的財務表現和價值帶來的重大影響。中國在2019年發佈的《開拓路綫指引》已要求資產評估包涵生態環境的評估;2021年國際評估準則理事會發佈的《ESG與企業估值》更明確指出ESG因素不應被視爲非財務資訊,而應歸類為可能對企業未來的財務狀況造成影響的資訊。從選股到資產配置,現時投資者都開始考慮ESG因素。ESG估值可以讓投資者識別和投資在能妥善管理ESG風險並把握ESG機遇的企業,以便於長期獲取豐厚的財務回報。
ESG估值的推動因素
ESG估值之所以得到業界的關注和探索,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越來越多學術文章和研究證明ESG表現與財務績效的正相關係(見圖一)。透過評估ESG因素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投資者可以擴大資訊庫,從而作出最理想的風險調整投資決定。
此外,ESG估值可以滿足相關的監管要求。雖然未有法律法規明確要求在估值中納入ESG因素,但是歐盟的《可持續金融資訊披露條例》(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 (SFDR) )已要求市場參與者披露如何把ESG因素納入投資決定中。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 (UNEP FI)亦曾聯同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PRI)和國際律師事務所富而德發佈檔指出在投資分析中包含ESG事宜是投資者的信託責任。展望未來,不論是在國際或國家層面,將會有更多監管標準和指南要求估值機構考慮ESG因素。
ESG估值能讓企業識別由ESG帶來的潛在聲譽風險,例如:一家藥廠可能因爲產品安全而受批評和被當局罰款。若聲譽風險未能妥善處理,則會影響企業的銷售和盈利。而且,在估值中考慮ESG因素能展示企業對可持續發展和履行社會責任的決心,從而提高企業聲譽並減低尾部風險。
如何進行ESG估值
ESG估值的基本流程可以利用以下圖表作爲參考。但是,目前市場上未有統一進行ESG估值的方法,不同機構對於識別和量化ESG因素亦存有分歧。
基本上,一家企業若能妥善管理ESG風險並把握相關機遇,在估值時便會加大企業的目標倍數;相反,若ESG表現不佳,目標倍數就會被打折扣,影響長遠的市盈率。
總結
整體而言,把ESG因素融入傳統估值中有助投資者獲得更高回報,ESG估值亦將會成爲主流。但是,量化ESG因素仍處於初階段。ESG因素對現金流量、增長率或折現率的影響未能被清晰表達。加上投資者對重要ESG因素或在權衡方面有不同的判斷,讓數據缺乏可比性,這會為ESG估值帶來挑戰。要讓ESG估值有效地進行,必須構建一個可量化和統一的價值傳導模型。
---
此文由羅申美(RSM)香港交易諮詢服務部董事黃承諾先生及風險諮詢服務部ESG組高級經理麥盈康先生共同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