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有一家銀行倒閉引來大家對ESG的熱議,有人把倒閉原因歸咎於ESG的「G」(管治)上,認為銀行沒有妥善做好風險管理;而最近亦有上市公司因不同程度存在內部控制和風險控制失效、資訊嚴重失真等問題,其顧問公司亦被當局重罰暫停經營業務數個月及九位數字的罰款,員工的專業牌照同被吊銷。然而,一些傑出資本家,例如馬斯克(Elon Musk)和保守派政客(如Vivek Ramaswamy)則認為ESG是個「騙局」或「ESG對企業並無益處」,究竟孰對孰錯?
我們上篇曾提及企業若能妥善管理ESG風險並把握相關機遇,在估值時便會加大企業的目標倍數。有不少研究指出,強固ESG概況一方面能帶來高股息,另一方面能減低尾部風險。原因是強固的ESG概況意味著更有效使用資源,更好的人力資源開發和創新,以及擁有長期的業務計劃,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帶來更高的盈利和股息,從而吸引投資者,尤其是旨在獲得長期回報的投資者。
回顧:ESG表現會影響估值?
事實上,不少投資者都會把ESG表現不良的公司視之為未能妥善管理中期和長期風險,一間公司的ESG表現或評分越高,代表其所面對的潛在風險較低和抗壓能力較高,亦較容易為投資者帶來較低風險和更大收益。但現實中,因不注重 ESG 而被罰款和導致公司損失的案例亦越來越多。
筆者在可持續發展相關行業工作十餘年,於此分享兩個曾處理過的客戶故事。
第一位客戶是國際知名快時尚品牌。2010年代初,一個非政府組織發現了該品牌旗下部分位於亞洲的工廠排水嚴重污染附近水域,而對該品牌發起了反企業運動,行動很快便遍佈全球和網路。該品牌作為可持續發展領導者的聲譽受到嚴重損害,直接影響著這家在當時銷售額超過 180 億美元,全球擁有 2,500家門店的公司,短期內銷售額直線下降超過50%。之後數年,他們花費大量時間、資源和努力以重建他們的聲譽,當中包括找上筆者的前公司,為他們度身訂造污水測試計劃和可持續發展計劃方案。「人誰無過,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經多年努力,該品牌已成為其行業中可持續發展方面最活躍的領導者和先驅之一。
另一位客戶是一間歷史悠久的品牌。在他們首席執行官影響之下,公司內控機制出現問題,發生了一連串事件,最終迫使其在交易所中停牌。事件讓企業明白ESG的重要性,尤其在管治「G」方面。經過20多個月的努力,品牌重整財務和建立有效的內控機制,聘請協力廠商專業顧問團隊審視其ESG組織架構、管理和政策等,以提高集團的整體ESG水準。此外,董事會亦確保集團ESG風險管理及內部監控系統的有效性,並積極與內外部持份者溝通,瞭解他們的期望和要求。他們的努力也得到了回報,企業的努力和ESG表現得到了外界的認可,不但最終可以復牌,更得到不少市內和業界的獎項。但雖如此,在達成所有復牌指引後,他們的股價仍暴瀉,跌幅超過6成。
一失足成千古恨,或許他們需要像上述的國際知名品牌花費大量時間、資源和努力以重建他們的聲譽。最近,有資本輸血和專業團隊進場參與經營管理,還望他們這塊金漆招牌能重歸昔日輝煌。
以上兩個故事只屬冰山一角,國際上因ESG沒做好而被重罰的例子亦比比皆是,以下是一些知名公司的例子:
公司 | 年份 | 罰金(億美金) | 肇因 |
超過100年歷史的英國能源機構 | 2012 | 208 | 漏油事件 |
超過25年歷史的美國金融機構 | 2014 | 166.5 | 金融危機時的金融詐欺 |
超過20年歷史的美國金融機構 | 2013 | 130 | 針對次級房貸商品誤導投資人 |
超過200年歷史的歐洲金融機構 | 2014 | 89 | 與美國金融機構交易程式違法 |
超過200年歷史的美國金融機構 | 2014 | 70 | 針對次級房貸商品誤導投資人 |
超過60年歷史的美國能源機構 | 2014 | 51.5 | 造假以回避環保法規審查 |
超過135年歷史的美國醫療保健品牌 | 2013 | 22 | 隱瞞藥物風險 |
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也表示,ESG良好的公司的股票表現整體上明顯優於ESG不佳的公司的股票,不少案例亦指出ESG不佳的公司在籌資成本較高,利差亦較高於同業。而上述兩個故事都反映了不佳的ESG表現會直接影響公司的中長期財務表現和發展以及聲譽,所以您們又怎麼看待 ESG 呢?
本文由羅申美諮詢顧問有限公司(RSM 香港)風險諮詢服務部ESG組高級經理麥盈康先生及ESG顧問劉曦文小姐共同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