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23.9 C
Hong Kong
Thursday, December 7, 2023
HomeESG

ESG

駕馭未來:瞭解GRI的建議氣候披露標準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 (GRI)擬議的氣候披露標準,容讓企業和組織在具有一致性和認受性的框架中披露相關資訊,管理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增加透明度,為應對氣候挑戰做好準備。

關於ESG的G,企業可以做什麼?

企業治理是ESG的重要範疇,唯有通過良好的管治,企業才可以獲市場認可;相反,不良的治理往往會影響企業的聲譽和業績。 ISO之下有不同標準可以協助企業達到良好管治,包括在2021年發布的ISO37301,幫助組織建立合規風險管理和道德管理。

從小建立ESG價值觀

從小建立ESG價值觀,不僅僅是為了兒童和青少年的個人發展,也是為了建立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綠色基金還是基金漂綠?了解歐盟第8條同第9條基金的複雜性 

歐盟《可持續金融披露條例》下的第8及9條對基金有不同的要求,其中第8條的門檻較低,存在一定的漂綠風險。

有效的現代企業管理與ESG數據收集的重要性

之前曾提及不減碳便會損失商機,為了避免損失,現時很多上市公司,包括國際品牌或國際企業集團都要求他們的上下游供應商(包括服務供應商)提交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當中需要包括範圍一、範圍二和範圍三的排放,而報告和數據亦需交給第三方機構作審計和認證。若大灣區內的企業和中小企不想丟掉大單,損失合作機會,甚至跨不過基本門檻,就必須轉型,主動發展低碳商業模式,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環境數據收集系統。企業必須明白,不論何等規模的公司,如果未能建立有效的數據收集和分類系統,是不能夠建立到可行的減排路綫和有效的減排策略。 現代的企業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講求有效的數據收集、存儲、保護和有規劃的數據使用流程。為了有效地管理ESG並提升企業管治,ESG數據更是不容忽視。但目前的狀況是,很多企業,包括中小企及上市公司,仍未跟上時代的步伐,欠缺一套健全的ESG數據系統。常見的原因是,企業未知悉ESG數據的重要性、未有留意市場要求、因人手及資源有限,或其內部文化等因素,而忽略了建立有效的數據收集系統的重要性。  企業資料管理的第一步是資料的來源,也就是如何收集資料,如何規範環境數據,和如何把收集回來的數據將更分類。簡單而言,資料的獲取過程可以透過表單設計流程,有條理地記錄數據的來源。 下一步是進行資料統一管理。進行資料分析首先要保證企業資料的一致性和準確性,所以要建立資料的標準化管理,好讓企業的核心業務資料和環境數據統一。在管理時,把內部不規範、不全面、有錯誤的資料篩出並更改,以保證資料和數據不會出現重複的情況,可以及時得到更新,保障其準確性、一致性和及時性。 若報告和數據需要給第三方作審計和認證,數據收集必須要全面、準確並已進行有效分類。市場上的顧問公司或認證機構主要應用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或ISAE(鑒證業務國際準則)所訂立的準則為溫室氣體排放報告、ESG報告和其他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報告作認證。進行ISO或ISAE認證過程時,顧問公司或認證機構一般需要企業提供一個分類總匯,而總匯是基於企業所收集回來的數據,否則顧問及認證公司亦難以為企業根據ISO或ISAE的要求為企業作審計或認證。 筆者和不少同業見過有些中小企誤以爲花了錢,顧問公司或認證機構就能完成所有工作並爲他們發出認證。事實上,企業必須明白ISO或ISAE是國際準則,顧問公司或認證機構只是協助中小企根據這些國際準則有效地完成整個審核流程。若果企業不配合或不願意跟據認證要求收集和提供數據,顧問公司或認證機構可以保留不為企業作認證的權利,以免影響其信譽。 有效的企業管治是現代管理的核心,若企業內部管治凌亂不堪,或不能夠及時轉型,和建立有效及可追溯的數據收集系統,其客戶群和市場會慢慢對其失去信心,最後使其在市場上失去競爭力。相反,越早開始轉型工作可能會成為行業的先鋒。作為企業老闆的你,又會如何選擇呢? 此文由凱晉(Acclime)諮詢顧問有限公司(Acclime 香港)風險諮詢服務部ESG組高級經理麥盈康先生撰寫並由ESG高級顧問劉曦文小姐編輯。 前羅申美(RSM)香港進行了架構重組,旨在建立其鑒證和非鑒證業務的獨立性。因此,於2023年7月31日,我們的企業諮詢、稅務諮詢、交易諮詢和風險諮詢業務,統稱為非鑒證諮詢業務成為了Acclime Holdings Limited (Acclime)(凱晉) 的一部分,使我們能夠為您提供更廣泛及全面的諮詢服務。由2023年9月18日起,我們的非鑒證諮詢服務將更改為 Acclime Advisory Services (AAS) 。

美國CCA與歐盟CBAM的不同︰對香港中小企的潛在影響

2023年10月1日,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進入過渡期,隨後,美國將於2024年推出《清潔競爭法案》(CCA)。本文將比兩者的分別,並探討對香港中小型企業的潛在影響。

風雨過後的綠色回收

極端天氣對城市的基礎設施和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亦令市面各區產生了不少廢物。我們不能只是坐視這些天災造成的廢物,白白浪費,反而應積極努力將這些廢物升級再造,轉化成有價值的物品,減少對環境的負擔。

Mus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