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28.4 C
Hong Kong
Saturday, April 27, 2024
HomeTech為行業和智慧城市出謀獻策 - 專訪智慧城市聯盟副會長楊文銳

為行業和智慧城市出謀獻策 - 專訪智慧城市聯盟副會長楊文銳

Related stories

從政府工作報告看產業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一向都是全國兩會的重要焦點,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社會各界對國家定立的發展任務高度關注。作為科技業者,特別把產業發展與讀者一同討論。

邁向更綠色的未來: 香港如何學習臺灣 “即扔即付 “的成功經驗

多年來,香港一直致力於採用更可持續的廢物管理方法。該計畫原定於 4 月開始實施,但最近幾周在後勤細節方面遭到了批評和混亂,行政長官李家超要求環境和生態局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解釋該計畫。

「垃圾徵費計劃」新措施,能否成為推動ESG的助力?

「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俗稱:垃圾徵費),政府宣布將計劃延至8月1日才正式實施。政策引起市民熱烈討論政策的實施和關注環保的議題。

布魯克菲爾德為氣候轉型基金籌集了100億美元

布魯克菲爾德資產管理公司今天宣布,該公司的第二個全球私募股權基金,布魯克菲爾德全球轉型基金II(BGTF II)在首輪籌資中成功募集了100億美元。

能否透過汽車訂閱來加速電動車的大規模普及?

德國科技新創公司FINN相信他們已經找到了令人信服的解決方案,鼓勵更多人接受電動車(EV)。 透過為期六至十八個月的訂閱服務,FINN為消費者提供了在永久轉向電動車之前試用EV的機會。 自2019年成立以來,FINN已經吸引了2.5萬名訂閱用戶,其中約40%選擇了電動車。
spot_imgspot_img

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在2017年年尾發表《智慧城市藍圖》,釐定六個研究及發展方向,「智慧城市」四個字彷如從浮動的文字討論,逐漸變成實質的官方工作,社會的討論亦越見普及和實質。不過,由一群專業人仕組成的非牟利組織智慧城市聯盟,副會長楊文銳Gary表示,發展智慧城市不能只靠政府,民間的參與及建議同樣重要。

推動智慧城市需各方努力

智慧城市聯盟原先由一群資訊科技專業人士所組成,為業界向政府當局反映業界意見和訴求,其後亦獲商界人士和學者加入,擔當著智庫的角色,在民間進行各項推廣的工作。聯盟舉辦各項活動,促進交流,而所謂的「交流」並不只限於同業間的互動,聯盟很多時都會邀請不同部門的政府官員參與活動,讓他們了解資訊科技最新發展。Gary表示:「發展智慧城市關乎整個香港的大方向,我們認為政府各個部分都需要對此有充分的了解,不能單單依靠創新及科技局或相關部門工作。」

除了是跨政府部門的事情,Gary亦認為,鑑於香港的地理及文化位置,香港亦有充分的資源和誘因發展跨境的資訊科技項目。以金融科技為例,我們常常說香港有良好的稅務制度和金融體系,縱然作為市民每天聽到這些話語或許會感到有點麻木,但Gary指出這些確確實實是香港的優勢,在今天仍然成立:「如果香港能夠發展出完善的網上跨境開立戶口服務,或跨境合約制度,對香港必定是百利而無一害。」

吸收他人經驗 回饋香港社會

討論「智慧城市」良久,筆者好奇究竟智慧城市是否有一個既定的定義?Gary則給出一個具彈性的答案:「其實對每一個城市而言,如何變得『有智慧』是按情況而定。我個人認為,對香港而言,是指整個城市需要思考如何重新釐定政府及城市的工作流程。」他以運輸牌照為例子:「例如我現在希望續領駕駛執照,要麼到運輸署辦事處填表及排隊,要麼郵寄,但兩種方法都須時頗長。如果要成為智慧城市,我們是否應該研究或發掘一些更智能、更有效率、更便利的解決方法?」

要找出這些方法,向其他地方借鏡,或許是一個答案:「智慧城市聯盟已經簽署了30多個合作協議,和各地專家交流,互相學習。某些地區在無人機、交通共乘、單車共享等新型經濟及相關新興行業的立法程序相對成熟,,這些都有我們值得參考的地方。」

條件逐漸成熟 還需跨領域專業

從別人身上學習到知識,當然也不是照單全收,要在香港落實智慧城市,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戰,其中一方面是香港立法程序相對複雜,較為緩慢。縱然如此,Gary仍相信香港具有更進一步的潛力:「香港城巿人口密集,其實可以做的有很多。科技發展之中,最重要的是應用,而香港的環境則提供了最好的應用場所。」香港近年金融科技逐步上軌道,就是最好的證明。

從實際的層面上,香港又如何創新?「香港需要培訓更多跨領域(cross-domain)的人才。推動智慧城市不能只有資訊科技界的人,更需要了解用戶所需及具設計思維的技術人才等等,年輕人如能裝備自己,認識各範疇的知識,他日定能成為領袖。」

Subscribe

- Never miss a story with notifications

- Gain full access to our premium content

- Browse free from up to 5 devices at once

Latest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