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初,颱風杜蘇芮來襲,北京遭遇了140年來最嚴重的洪水。氣象局在八月初錄得極大的降雨,在短短幾天內就下了幾乎一年的雨。洪水最終造成33人死亡,以及132億美元(958億元)經濟損失。時間回到稍早一點,中國北方兩個月前才剛剛經歷了極端高溫,面臨創紀錄的高溫,當局九年來首次發布了最高高溫警報。
從 ESG 的角度來看,香港在氣候適應方面準備得如何?我們是否準備好面對日益頻繁和強度的熱帶氣旋、極端降雨、甚至洪水?
環境災難對香港的影響
颱風山竹在2018年襲擊中國和菲律賓時,香港的每天經濟損失估算為6.27億美元,顯示天災對香港經濟影響甚大。隨著全球氣溫持續上升,天災的嚴重性和機會率也會持續增加,每個依賴天然材料的行業都面臨著嚴重的供應鏈中斷風險。新冠疫情亦大幅增加數字化的需求;如果颱風等自然災害發生在台灣,半導體晶片的短缺將對科技產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綠色融資和氣候適應
本年3月,世界銀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在香港以巨災債券形式發行總額為3.5億美元(相等於約27.5億港元)的保險相連證券(ILS),為智利未來三年與地震風險有關的損失提供保障。是次為本港第四度發行保險相連證券,亦是此類證券首次上市,加強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亦證明本港保險業發展蓬勃。
巨災債券的發行和上市,凸顯香港在連接國際和內地市場的角色,為保險公司提供更多自然災害保險投資,豐富其產品種類,同時提高公眾風險意識,使自然災害保險在國家應急反應中發揮更大作用。
巨災債券
巨災債券(catastrophe bond,簡稱cat bond)是一種與風險掛鉤的證券,允許保險公司將部分風險轉移給投資者,是一種管理颶風、地震或洪水等災難性事件相關風險的工具。
巨災債券的運作可簡單解釋如下:
- 發行:保險公司為防範巨災風險,將設立特殊目的實體(SPE)或特殊目的載體(SPV),並向投資者發行巨災債券。
- 投資者:投資者認購債券,貸款予保險公司貸款。和一般債券一樣,Cat bond有一定的期限(通常以年計),保險公司向債券持有人支付利息。
- 風險轉移:發生極端天氣事件(如颱風)時,保險公司可使用全部或部分本金進行索賠。換言之,投資者(債券持有人)分擔了保險公司的部分風險。
局面A:無巨災:如果在債券存續期內沒有符合條件的巨災發生,保險公司在債券到期時將本金返還給債券持有人,債券持有人在此過程中也獲得了利息。
局面 B:巨災發生:如果符合條件的巨災事件確實發生,保險公司會使用本金支付索賠。債券持有人可能損失全部或部分投資本金。
巨災債券與 ESG 的關係
環境
巨災債券的發行通常是為了彌補天然災害造成的損失。由於氣候變化可能增加這些災害的機會和嚴重程度,巨災債券可被視為管理與環境變化有關的風險的工具。有些Cat bond的設計是專門為了遭受天然災害的社區提供資本以幫助復甦,為ESG的重要一環。
社會
Cat bond可以確保保險機構有足夠的資金向受災害影響的個人和企業支付索賠,對面臨財務危機的受災人士提供一個安全網,對整體社會福利作出貢獻。
管治
從管治的角度而言,Cat bond證明保險公司採取了一種積極和負責任的方法來管理風險敞口,專注於ESG的投資者可能對此持肯定態度。此外,世界銀行和其他國際組織還發行了國債,以支持易受自然災害影響但缺乏恢復資源的發展中國家。
香港巨災債券的增長:現在是投資的時機嗎?
Cat bond為香港投資市場的生態系統提供了一種具有增長潛力的新形式,在過去的兩年期間,像中再集團和鼎睿再保险的公司發行了價值1.8億美元的颱風債券。巨災債券與傳統的金融工具相關系數較低,但與其他風險程度相近的資產相比,所能產出的收益則頗為接近。
本文由THINK ESG LIMITED企業可持續性發展研究員陸祖賢先生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