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C
Hong Kong
Sunday, September 24, 2023
HomeSME與日俱進 變革中的建築及紮鐵業 - 專訪浩州(唐氏)工程有限公司主席唐仕鵬Eric Tong

與日俱進 變革中的建築及紮鐵業 - 專訪浩州(唐氏)工程有限公司主席唐仕鵬Eric Tong

Related stories

談商業花藝的平衡之道:如何與時間競賽,開拓花藝可能性?

Floral Blooms自開業起便決定深耕商業花藝範疇,只因希望將花藝置於更開放的空間,讓更多人欣賞到花藝之美。

Crocs捲土重來、重返潮流的策略

Crocs如何從「肉酸穿窿膠鞋」搖身一變成為「潮鞋」?

ESG的S:企業還可以做什麼

關心員工亦是一種社會責任,和達致關懷社會的方式之一,保護員工的心理健康更有助提供適合的工作環境,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最終獲益的都是企業。

把握新媒體時代推廣趨勢 由零開始呈現品牌獨特一面

品牌唯有展現出鮮明討好的品牌形象,於大眾心中留下深刻記憶,方能從芸芸品牌中突圍而出。市場策劃公司的工作正正是為企業建立穩定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消費者信任度,從而為品牌匯集一批忠實粉絲。

電動車與ESG投資的前途

現在我們必須邁向未來,有意識地進行有助延長地球壽命的投資。現在是人類明智地消費、並對我們所做的選擇負責的時候了。
spot_imgspot_img

十大基建陸續推行,地盤師傅工資不斷攀升,前景看似一片光明,建築業是否機遇處處?浩州(唐氏)工程有限公司主席唐仕鵬聞言先是苦笑,繼而不禁嘆氣︰「沙中線醜聞不斷,高鐵工程超支延誤,你說呢?更多工程延遲上馬,其實建造業沒有如大家想像般賺得盤滿缽滿,公司利潤甚至較從前低。」

13歲加入建築業﹑現年53歲的唐仕鵬縱橫建造業多年,見證行業變遷。1981年他子承父業,加入其父親創立的浩州(唐氏)工程有限公司,公司為紮鐵分判商,至今擁有超過40年專業承接鋼筋屈紮的業務經驗。

紮鐵業漸趨自動化

唐仕鵬從事建築業多年,深明時移世易,既然有科技支援,紮鐵業的工序必然實現自動化,進一步保障工友安全。浩州改變傳統工友人手開鐵的危險做法,改以全自動機械開鐵。

唐仕鵬表示,香港有3間屈鐵廠因應政府指引建成,年產力可達150萬噸鋼筋,公司加以善用,不但提高生產力和節省成本,更可保護工友。「我們亦購買紮鐵機和預製件,盡量減少人力損耗。科技公司正研發機械臂等工具,通過試驗後,我們會應用它們。現時大家的安全意識大大提升,我們感到欣慰,工友是最重要的。」

現時浩州有逾700名紮鐵工人,想必當中有部分是老師傅了?唐仕鵬莞薾一笑,語帶懷緬︰「當年鋼筋屈紮行業只有大概3000人,紮鐵小伙子轉眼成了紮鐵老師傅。他們只懂紮鐵,但力氣不及從前。紮鐵太辛苦了,把他們安置在開鐵廠裏,只需簡單操作機械,可以過得輕鬆點。」

以前的人決定從事一行即死守半生。紮鐵老師傅動輒4﹑50歲,年近半百滿手厚繭,也難免有些殘留的舊傷,幾道淡淡的疤停留在黝黑皮膚上,連同腰骨痛等舊疾,如同洗不走忘不了的那些經歷。

與業界一同進步

除了傳統知識和經驗,浩州與時並進,運用不少新技術。在新科技的應用上,浩州為員工提供電腦培訓,提高物流生產效率,改善管理模式;也引入3D軟件繪出施工後模擬圖,可按建築商要求快速改變圖則及即時共享資訊,大大避免了資訊混淆。

除了內部改革,唐仕鵬亦力求分享經驗,改善業內短處,向外界反映業內情況。1998年唐仕鵬與其他同業創立香港建築扎鐵商會,盼帶來社會關注,爭取傳揚扎鐵價值及探討業界漏洞。

多年間,商會走過數個里程碑,包括與VTC合辦鋼筋屈紮銜接課程,培養新一代人材;進行行業調查報告,如就業統計,以獲得更全面的行業資訊;舉辦新聞發佈會,與生產力促進局反映業界困難,即人手不足﹑材料費上升等。「建築紮鐵業正經歷一場變革,從十幾年前開始機械化,加上出現新的管理制度和架構,我們也要慢慢轉變,適應這個社會。」

分判商面臨不少困難

如果做生意只講紮鐵功夫好不好,建築業裏的分判商必不用如此頭痛。但他們的難題,在於沒有清晰監察判頭的法律和業界指引,政府不管分判商的能力,只顧價低者得,小型分判商根本做不來太大的工程,卻仍以低價招徠,造成惡性競爭。「這不單是我們的難題,更是業界一直存在的漏洞。政府應該設立門檻,增加投標透明度和分判商的認受性。」

唐仕鵬又指出,分判商越來越難做,業主對工程的要求越來越高,工程進行時細節常有改動,增加成本;加上意外時有發生,如建築工人因工傷索償,往往需要分判商先行墊款,分判商再向上追討需時甚久,甚至偶而發生爭議,分判商的流動資金即如被凍結。「生存不易,挑戰越來越大,我相信大家都在努力。浩州也不會放棄,會繼續檢討業界漏洞和改善自身,成就更好的紮鐵和建築業。」

Subscribe

- Never miss a story with notifications

- Gain full access to our premium content

- Browse free from up to 5 devices at once

Latest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