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 C
Hong Kong
Sunday, September 24, 2023
HomeTech緊貼智慧城市藍圖 多元化方案與城並進

緊貼智慧城市藍圖 多元化方案與城並進

Related stories

談商業花藝的平衡之道:如何與時間競賽,開拓花藝可能性?

Floral Blooms自開業起便決定深耕商業花藝範疇,只因希望將花藝置於更開放的空間,讓更多人欣賞到花藝之美。

Crocs捲土重來、重返潮流的策略

Crocs如何從「肉酸穿窿膠鞋」搖身一變成為「潮鞋」?

ESG的S:企業還可以做什麼

關心員工亦是一種社會責任,和達致關懷社會的方式之一,保護員工的心理健康更有助提供適合的工作環境,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最終獲益的都是企業。

把握新媒體時代推廣趨勢 由零開始呈現品牌獨特一面

品牌唯有展現出鮮明討好的品牌形象,於大眾心中留下深刻記憶,方能從芸芸品牌中突圍而出。市場策劃公司的工作正正是為企業建立穩定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消費者信任度,從而為品牌匯集一批忠實粉絲。

電動車與ESG投資的前途

現在我們必須邁向未來,有意識地進行有助延長地球壽命的投資。現在是人類明智地消費、並對我們所做的選擇負責的時候了。
spot_imgspot_img

政府近年在推動智慧城市發展上,扮演積極主導的角色,當中《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及《藍圖 2.0》提出超過 130 項措施,致力把香港構建成為一個世界級的智慧城市。

快易通成立於 1998 年,有關業務一直配合政府的智慧城市發展,從電子道路收費系統(ETC)服務,進一步拓展至不停車繳費系統,讓駕駛人士擁有更暢順的駕駛體驗。除了 ETC 服務及不停車繳費系統等智慧出行方案,公司在過去 20 年亦積極研發並推出不同智慧解決方案,涵蓋智慧物流、智慧生活及智慧環境,連帶智慧出行,構成四大業務領域。

適逢「不停車繳費系統」即將分階段投入服務,此回 CORPHUB 與快易通進行採訪,並向市務部主管 Jam Ting 詢問關於 ETC 服務的發展,及至智慧方案的推動,一看快易通如何與城並進,與社會大眾共同建設智慧城市。

Autotoll 服務香港逾廿年 過隧道毋須停車繳費

快易通現時在香港主要幹道和隧道提供電子道路收費服務,合共提供超過 50 條自動收費通道,以自動化方式取代人手收費,使駕駛人士毋須在隧道收費亭前停車繳費。Jam 解釋,當車輛駛經已安裝了電子道路收費系統的收費亭,車內的感應器會立即連接收費亭內的裝置,並在預繳戶口中扣除有關費用,其後客戶可隨時查閱相關的行車記錄。截至 2022 年 5 月,超過 36 萬車輛使用 ETC 服務,佔總登記車輛約 45%。

於 2019 年,ETC 服務更拓展至電單車,惠及更多駕駛人士。Jam 解釋道:「快易通採用嶄新貼紙標籤(ISO-180006C 標籤),標籤具備精密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能快速及遠距離識別行駛中的車輛。即使是電單車人士,亦能享受系統帶來的便利。」

不停車繳費服務 提升駕駛體驗

快易通積極配合港府智慧出行發展方案,提升駕駛者體驗。在 2021 年,快易通喜獲政府批出三份合約,分別為「不停車繳費服務」發展後端系統、供應及安裝路面設施以及相關收費廣場機電修改工程、提供繳費貼及收費服務。公司現正配合相關政府部門,密鑼緊鼓進行合約內的工作,以確保系統正式啟用時,服務暢行無阻。

車輛訊息系統 遙距掌握行車數據

快易通近年亦積極為深圳及珠海等大灣區城市的跨境客運、物流、危險品運輸等客戶,提供智慧車隊管理系統服務。Jam 指:「智慧車隊管理系統透過全球衛星定位、北斗衛星系統、及物聯網整合技術,連接車輛資訊與互聯網絡後,將數據傳送至智慧車隊管理平台。」

智慧車隊管理系統包括安裝車載終端設備、系統平台、第三方監控等。Jam 舉例說明道:「安裝車載裝置有助準確核對司機身份,配合不同的車載攝錄鏡頭,可記錄司機的駕駛態度、貨物搬運及車輛加油等狀況。客戶可通過綜合平台、遙距檢閱司機駕駛行為分析與報表。當系統發現車輛即將出現超速或碰撞情況,便會即時向司機或監控員發出警報提示。」

與城並進 多元化業務推動智慧城市發展

縱然 ETC 服務廣為人知,快易通並未因此原地踏步。為求令品牌形象多元化及全面參與智慧城市發展,快易通相繼拓展業務範疇至各項智慧出行、智慧物流、智慧生活及智慧環境四大領域。Jam 提到:「我們希望透過推出快易通智慧方案,以共同建設智慧城市為目標,呈現業務多元化的形象。」

四大業務範疇中,快易通在智慧生活方面推出智慧物業管理方案,為屋苑客戶度身設計手機應用程式。撥指之間,即可輕鬆預訂會所設施、瀏覽電子屋苑資訊、更支援流動支付各種費用,搭配使用同由快易通推出的 VGoPAY 電子錢包,為生活帶來更大的便利。

快易通一直積極參與智慧城市建設。未來,將繼續研發不同智慧方案,在新舊交融的交匯點上,用心挖掘生活的更多可能,為環境、經濟和社會帶來裨益。

Subscribe

- Never miss a story with notifications

- Gain full access to our premium content

- Browse free from up to 5 devices at once

Latest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