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22.5 C
Hong Kong
Thursday, December 7, 2023
HomeESG綠色基金還是基金漂綠?了解歐盟第8條同第9條基金的複雜性 

綠色基金還是基金漂綠?了解歐盟第8條同第9條基金的複雜性 

Related stories

防蚊蟎技術與可持續發展

蚊蟎雖見似微小,但人類卻絕不輕視它們帶來的威脅,而現時的氯菊酯技術既可達到驅蟲效果,又不會對環境和人體帶來影響。

讓生命更健康 澳美製藥跨越三十載

澳美製藥踏入三十週年,已然是非常成熟的企業,不過公司並未停下創新、求進步的步伐,在研發、生產、數碼化、自動化、市場推廣、企業社會責任等範疇,一直推陳出新,為大健康作出貢獻。

【Cover Story】科技成就可持續穿著

https://youtu.be/o_AODREAZbE 可持續發展是近五年期間商界的熱話,不同領域的企業亦正尋求不同的方法,加強ESG的表現,並令自身的商業運作更加可持續。這種意識亦不單單是一種泛企業文化的表現,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可持續發展亦漸漸變得舉足輕重,消費者希望自己在進行消費行為的時候,不會對環境造成傷害,消費品的製作過程亦是道德上負責任的。 其中,衣服是眾多消費品中在可持續性方面表現比較強的一種,全因傳統製衣過程往往會因為用不盡布匹而造成原材料浪費,製作過程亦有可能使用對環境有害的染料,因此出現不少針對時尚服飾業的生產鏈過程的各類科研,反而令這個行業在可持續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並衍生出「可持續穿著」的概念。 可持續穿著是指,在製造、使用和處理衣服時都考慮到環境、社會和經濟影響的方式,旨在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提高工作條件和生活質量,並支持經濟可持續發展,具體方法包括使用如有機棉、竹纖維、再生聚酯、TENCEL等可持續材料、延長衣物的壽命、減少製造過程的排放、促進公平貿易等。 回到生產商,原材料和生產過程可說是達到可持續性的兩個最大範疇。內衣製造商維珍妮國際(Regina Miracle)從1998年創立之今,透過不斷開發新技術,由一開始的胸杯,發展至今成為包含內外衣的跨類別生產商;首席營運官陳志平分享維珍妮過去25年的創新更新之路。 技術工藝導入可持續願景 作為貼身衣物生產商,維珍妮非常注重衣物材質是否舒適,並在與供應鏈夥伴合作開發環保原材料,其中生物級海綿是目前全球唯一既能達到傳統海綿效果、又可以實現量產的植物油配方海綿,目前25%配方的生物級海綿,對比傳統海綿可減少最少16%的碳排放;另外,公司亦有應用新型的矽膠技術,利用特種有機矽的柔軟輕膚的特性,非常適合女性內衣等貼身服裝產品,提高舒適度之餘,也提供支撐塑形效果。剪裁方面,與上游供應商合作開發無縫捏合技術,採用黏合法、以黏合拼接代替縫合,改革了業內傳統裁剪和縫紉做工,有效改善胸圍的外觀及舒適度。 陳志平亦特別強調維珍妮創新獨有的液態3D發泡技術,形容其為「模杯行業的重大技術革新」:「相對於傳統高溫熱壓成型的模杯製造工藝而言,液態發泡技術利用模具,通過自動化的立體發泡生產,大幅減少原材料消耗,並且簡化生產流程,降低能源消耗,達致環保和高效。」 製造方面,維珍妮主導和研發了很多定制的生產設備、自動化生產模式及標準化的生產流程,令整個生產流程更加高效和可控,提高準確度、靈活性和生產力,節約重複的人手工序,確保了員工有一個更加安全、更加健康的工作環境,不但減少了浪費,也提升效率和環保節能。 消費者希望購買能應付不同場景的穿著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當然希望所購買的產品有最高的性價比,同一件產品能夠集外觀、功能及舒適於一身,甚或乎可以應付商務、休閒、運動等不同場景。 對未被滿足的需求,維珍尼推動了原材料及工藝的研發創新,包括點膠、矽膠、3D液態發泡、無縫粘合技術等,擊破市場痛點,消費者不需犧牲對某方面的追求,就能獲得適合多元場景的穿著需求,為消費者創造更加貼身舒適的感受。正因如此,工藝亦漸漸應用在外穿服裝,產品界線超越女性內衣,發展出運動上衣、運動褲、外套等品項,兼顧「內」、「外」、「男」、「女」,在本業之上「疊加」其他業務,令發展更多元化,鞏固實力。 在ESG的風潮下,人人都講永續,對企業而言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課題就是發掘企業業務的可持續營運模式;維珍妮期望,透過數碼化、自動化和創新工藝,可以繼續為客戶和消費者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並引領行業持續進步。

香港建造業新篇章︰創新科技牽領業界前行

按建造業議會發表的《建造工程量預測》中顯示,展望未來10年,本港的整體工程總量,可達至每年約3,000億港元。俊和建築母企亞洲聯合基建子公司、君龢工程有限公司商務總裁杜國仁(King)相信各項大型基建將會為香港建築業帶來不少機遇與挑戰。

如何玩得夠綠-綠色旅遊

近年幾乎所有事情都和綠色及ESG相關,就連旅遊都可以做到綠色和可持續,透過環保、低碳的方式規劃行程,包括光顧已獲綠色認證的住宿和餐廳,乘搭交通工具等,在旅遊期間對環境作出貢獻。
spot_imgspot_img

歐盟的第8條規定針對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基金目前管理著約6萬億美元的資金。投資者對缺乏透明度和潛在的漂綠行為越來越擔憂。漂綠是指將金融產品或一般投資表現得具有環保、綠色或ESG特徵,而實際上並非如此。換句話說,此類誤導可導致金融產品的誤售,對尋求支持環境或綠色投資機會的投資者造成傷害。

根據《可持續金融披露條例》(SFDR),第8條和第9條產品是什麼?

SFDR第8條,即「合同前披露中促進環境或社會特徵的透明度」,是指滿足以下條件的金融產品:

a) 推廣環境特徵或社會特徵(或兩者的組合)

b) 此外,它必須體現良好的企業管治,例如:

-健全管理結構

-僱傭關係

-員工薪酬

-稅務合規

如能滿足以上兩個要求,該金融產品可以被視為「淺綠色基金」。

第9條則為「合同前披露中可持續投資的透明度」,必須具備可持續投資目標,包括:

a) 為環境目標作出貢獻的經濟活動,並包括關鍵的資源效率指標,包括能源利用及可再生能源

b) (或)為社會活動作出貢獻的經濟活動,例如:

-解決不平等問題/促進社會凝聚力

-社會融洽和勞動關係

-對人力資本、或經濟上或社會弱勢群體的投資

c) 參考「不造成重大傷害」原則和主要負面影響指標(14個以上)

d) 遵循良好的企業管治

一旦滿足以上要求,該金融產品可被歸類為「深綠色可持續基金」。

第8條基金的現狀

理論上,第8條基金理應促進ESG目標,但投資研究機構Morningstar的新數據顯示,這些基金中約有三分之一並不以可持續投資為目標,令人懷疑一些基金經理在沒有滿足嚴格標準的情況下使用第8條作招徠,將其產品包裝成具ESG元素進行營銷。

彭博社報道,在上個季度,投資者從第8條基金中撤出超過200億美元,顯示出投資者的懷疑情緒;而可持續性指標最弱的基金則遭受較顯著的撤資。

投資者的懷疑情緒和撤資行為,間接顯示市場正質疑SFDR的有效性,使全球最大的ESG基金市場陷入困境。歐洲證券和市場管理局正在考慮對使用「ESG」和「可持續」等字眼的基金提出新的最低投資要求。一旦落實,大約80%的第8條基金將不符合可持續性條件。一些基金經理正在採取行動,以防止基金產品被指為漂綠。彭博社引述分析人士估計,目前有約一半的第8條基金經已排除化石燃料,而一年前這一比例僅為20%。

對比第8條和第9條,為什麼其中一條比另一條更加「穩定」?為什麼大量資金從第8條基金撤離?

第8條為基本環境和社會因素定下最低要求,使金融產品相對容易滿足其標準。這卻為漂綠打開了一扇門,即產品可能會作出誇大或虛假聲明,利用「第8條基金」的正面標籤效應,而實質上並沒有進行可持續投資。

下表試圖比較兩種基金: 

第8條第9條 
目的推廣淺綠色可持續基金推廣深綠色可持續基金
基金類型優先考慮部分ESG因素的可持續基金優先考慮ESG因素及正面的環境和/或社會影響的可持續基金
要求採用最低要求的環境和社會因素,為基金將可持續發展納入其策略提供起點更嚴謹的標準及義務,確保基金對可持續投資作出更全面、更具誠信的承諾
可持續投資必須建立可持續的投資目標必須設定可持續投資目標和參考基準
獨立驗證 獨立驗證並非強制要求基金必須對其可持續性聲明進行獨立驗證,提供額外的審查並減少漂綠的可能性
好處意識和教育:提高對環境和社會因素在投資決策中重要性的意識,促進可持續性議題的更廣泛理解增強投資者信心:更高的標準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確保基金通過更嚴格審查,並真正致力於可持續實踐

SFDR的未來是不確定的。Morningstar Sustainalytics的一項調查發現,一半的市場受訪者希望使用清晰的標籤系統取代目前的結構。近40%的受訪者只希望在引入新的最低標準時保留第8條和第9條,只有7%的受訪者希望保持現行制度不變。

總體而言,投資者無論是否優先考慮ESG,透明度仍然是關鍵因素。雖然SFDR很大機會作出更改,但市場亦不乏警告的聲音,認為業界不應假設改變會帶來好處。第8條基金較低的門檻或會帶來漂綠風險,投資者因此必須進行徹底的研究和審查,以確保其投資符合其可持續發展目標。

本文由THINK ESG LIMITED企業可持續性發展研究員陸祖賢先生撰寫。

Think ESG
Think ESG
The mission of THINK ESG Limited, the 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 arm of Union Services & Registrars Inc., is to assist listed and pre-IPO companies, SMEs and NGOs to formulate ESG strategies and follow through with integrated compliance and investment advisory solutions.

Subscribe

- Never miss a story with notifications

- Gain full access to our premium content

- Browse free from up to 5 devices at once

Latest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