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C
Hong Kong
Sunday, September 24, 2023
HomeSME結合詠春拳及跆拳道精髓 以武術練就堅韌心志

結合詠春拳及跆拳道精髓 以武術練就堅韌心志

Related stories

談商業花藝的平衡之道:如何與時間競賽,開拓花藝可能性?

Floral Blooms自開業起便決定深耕商業花藝範疇,只因希望將花藝置於更開放的空間,讓更多人欣賞到花藝之美。

Crocs捲土重來、重返潮流的策略

Crocs如何從「肉酸穿窿膠鞋」搖身一變成為「潮鞋」?

ESG的S:企業還可以做什麼

關心員工亦是一種社會責任,和達致關懷社會的方式之一,保護員工的心理健康更有助提供適合的工作環境,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最終獲益的都是企業。

把握新媒體時代推廣趨勢 由零開始呈現品牌獨特一面

品牌唯有展現出鮮明討好的品牌形象,於大眾心中留下深刻記憶,方能從芸芸品牌中突圍而出。市場策劃公司的工作正正是為企業建立穩定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消費者信任度,從而為品牌匯集一批忠實粉絲。

電動車與ESG投資的前途

現在我們必須邁向未來,有意識地進行有助延長地球壽命的投資。現在是人類明智地消費、並對我們所做的選擇負責的時候了。
spot_imgspot_img

提到詠春,很多人想起《葉問》系列電影中驚心動魄的武打場面。2008 年,以一代詠春宗師葉問生平作藍本的《葉問》上映,掀起一股學習詠春的熱潮。

詠春的一招一式間,展現的不只是力量的比試,更是武者心境和氣度上的較量。習武除了能鍛鍊身體、強健骨骼,更重要是培養出迎難而上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心志。

9 歲開始習武的功夫坊創辦人兼總教練梁紀茗師父亦深受電影觸動,同年全職發展功夫事業,全職教拳。2013 年,梁師父更成立功夫坊,在多間本地及國際學校、私人會所、幼兒機構等教授功夫,開辦跆拳道班、詠春班、自衛術班、功夫體驗班等等。

自小種下武術的根 看好詠春傳承

梁師父 9 歲首次接觸武術,與哥哥一同學習跆拳道。當時梁師父小小年紀已經幫師父教拳,14 歲有自己的道場,由此他心中種下了武術的種子,與武術結下不解之緣。大學時梁師父進入了詠春以柔制剛的世界,深受詠春吸引,自此朝夕鑽研,畢業數年後更乘《葉問》上映的契機開辦自己的武術學校——功夫坊。

梁師父是中國武術協會段位四段教練,亦是跆拳道黑帶四段高級教練,因此他的課程結合詠春拳和跆拳道,將兩套系統的精髓合二為一,手腳和自衛術都比較多一些。

梁師父師承葉準徒弟梁定國,葉準則是葉問長子。談到詠春的傳承,梁師父十分樂觀:「如果談門派,詠春已經是武術界中一個很大的門派。多年來不少名師走訪世界各地,葉準師公亦在不同國家舉辦講座,主講詠春高階課程。」他續說:「尤其早幾年有《葉問》系列電影,很多小朋友都對詠春有興趣,踏進武術世界。」

以身作則 盼學生做事堅持

0 至 12 歲是孩子的學習黃金期,孩子像海綿一般吸收各種知識,而武術可以是其中一個橋樑,培養孩子品格和意志力。

「功夫坊主要授課對象是兒童,同時亦有開青年班和成人班。學武術是學做人,除了不斷精進技術,大家更要在思維上進步,終生學習。」梁師父多番強調身教的重要性:「兒童透過模仿來學習,身邊人全都是他的模仿對象。我以身作則,除教拳外,亦一直積極上課增進知識。學生會發現原來梁師父和他們一樣,再忙碌都會上課學習,自然就沒有偷懶藉口。」

為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梁師父學習 16 型人格及兒童心理學。他將人生哲理滲進課程中,亦會在師生交談的休息時間中傳遞正面訊息。當學生想放棄練習時,梁師父會向其解釋堅持的原因。「不堅持,則永遠只會原地踏步。咬牙撐下去才有收穫。」

梁師父不追求做第一,他認為更有意思的目標,是協助學生成為未來棟樑。「他們覺得師父說話有用,我便很欣慰。平日和學生打好關係,不要太兇,早早訂立規矩,學生受罰時知道自己犯錯,便沒那麼抗拒。」

刻苦訓練中習得高尚修為

適度運動能令身體細胞變得活躍,延緩身體老化,讓身體更年輕。在心血管科醫師眼中,腿是第二顆心臟。下肢肌肉夠強壯,才能幫助血液回流至心臟,促進整體血液循環。「武術讓我們強身健體、臨危自衛。學武術不是為了攻擊,而是為了保護人。我曾有一位學生,因遭多位同學動手動腳而找我做體能練大隻。3 個月後該學生長高不少,體格也更強健,再沒有人挑釁他。」

詠春講求互相尊重,點到即止,這是一種十分高尚的品格修為。「功夫修煉我們的個人情操。有時在近距離對打時會打到對方,我們會選擇還擊,還是忍耐,讓雙方降温?」梁師父笑說:「我們的訓練都很嚴謹和刻苦,希望學生能從中鍛練心志,養成良好生活規律,成為一位自律的人。」

Subscribe

- Never miss a story with notifications

- Gain full access to our premium content

- Browse free from up to 5 devices at once

Latest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