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市場越來越注重標籤,產品上有越多標籤就越好,可想而知現在消費者的購買意欲會與產品是否有認可及認證有關。
我們最先認識的消費品標籤大部份都是食品上的認證,例如Q嘜認證﹑食品安全認證和運送流程會品質保證等。現在所有產品的包裝上都會清楚列明產品的物料﹑工序和流程,原因是希望給予顧客信心,證明產品是安全可靠的。在可持續發展風氣盛行的年代,產品原材料只使用天然或可重用的物料好像已經成為了基本要求,碳標籤亦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標籤之一。
首先,我們先探討碳標籤在不同國家的重視程度。相比起其他地區,歐盟比較重視碳排放,例如法國早在2019年已經實行碳標籤制度,用於評估產品的碳排放量,更將制度分為七個等級;整個歐盟更在2022實施「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確保進口產品的碳排放量何被計算及考慮,用比較易明的解釋就是別的國家所產生的碳排放不要計算到歐盟國家,從而可以達到碳中和的目標,變相亦是一個進口稅項。
當大部份國家都打着碳中和的旗號,實施的政策都用於推動可持續項目及針對企業可持續發展,那碳標籤對於消費者有什麼吸引力?碳標籤會列明產品的碳排放量,對注重可持續發展、或是環保知識較強的消費者,這是一個額外的消費資訊。由於政府及社會仍需加強教育素,所以現階段碳標籤可能對消費者的影響力不大,但長遠來看,當市場上產品質素相若的時候,碳標籤就會變成一個更為重要的考慮因素。然而,企業都需要利用碳標籤去教育消費者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具規模的企業開始推出碳標籤產品,例如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都加入碳標籤,顯示生產的碳排放量來達到品牌效果,增加銷量。在美國和澳洲,甚至乎會見到一些百貨公司會有可持續產品的區域,而增加市場曝光率,可想而知可持續產品認證已開始慢慢滲入我們的生活。
現在世界各地都出現不同的碳標籤,大多數都用於顯示低碳,但是不一定每一種產品都有低碳標籤顯示,例如香港就只有建築物材料才有,而消費者或會疑惑制定低碳標籤是依據何種標準?其實按國際標準,我們會以ISO 14067作為計算碳足跡的量化原則與標準,而這個標準已經開始廣泛地被應用,來測量產品生命周期中的碳足跡,然後進行環境產品聲明。
最後回應一下今次的主題,碳標籤會逐漸變成新產品一個重要資訊。在社會及政府的持續教育下,如何顯示產品碳足跡及有效規管產品碳排放會變成增加生意額的重要元素,所以企業有效地測量及減低碳足跡並不會增加生產成本,而是會變成生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