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仔」兩個字可以說是香港家傳戶曉的品牌名稱,譚仔國際旗下兩個品牌-「譚仔雲南米線」和「譚仔三哥米線」互有粉絲「擁戴」,「譚仔話」(指店員不太準確的廣東話發音)由早年被網民恥笑的對象,到近年融合成為品牌文化的重要部分。
兩個品牌被日本企業收購後,統一由「譚仔國際」作管理,行政總裁劉達民履新後,積極推廣「譚仔味」,決意把這種港式的口味推廣到全世界。
米線的國際「潛能」
說到在全世界都擁有高人氣的面色,日本的拉麵必定榜上有名。拉麵的成功,濃郁味美的湯底、彈牙的麵條,乃至拉麵師傅的職人精神,固然是重要因素;而日本各地文化的不同,令拉麵衍生出札幌、博多、喜多方等不同口味,令整個拉麵文化更加豐富,更是讓拉麵受萬人喜愛的原因。
按照同樣的思維,其實一碗碗樸實而美味的米線,亦極具潛力成為風行全世界的麵食。米線本身有一定的粗度兼具「咬口」,加上多樣的配料、湯底,加上譚仔和三哥特有、由「十少」到「雙特辣」的十級辣度,一碗米線一來極具香港特色的「譚仔味」,二來又可以延伸出無限的配搭。
正因米線有著如此強大的適應力,管理層看出米線衝向國際可能性,在此幾年間著力擴張版圖,先後在中國內地、新加坡、甚至日本開設分店,業務正持續穩定發展。劉達民認為,大灣區、乃至中國大陸的發展潛力龐大,是值得發展的市場;至於新加坡方面,集團視獅城為東南亞的中心,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就會是把業務進一步拓展到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跳板。
得益於母公司東利多在日本的龐大網絡,譚仔國際以譚仔三哥的品牌在2022年起進軍日本市場,在東京開設第一間分店,一年內版圖已經擴張到三間,分別位於新宿、吉祥寺和惠比壽。譚仔國際亦計劃在澳洲開展業務:「對我們來說,澳洲屬於亞太區,但社會構成多元,飲食文化口味亦趨近西方社會,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一試西方市場的良好試點。」可見其國際視野的決心。
「創新是重要元素」 新產品吸引新舊客
雖然譚仔和三哥帶起了香港的米線文化和風潮,擁有紮實的基礎,但集團仍然不停創新,每一季度兩個品牌各自推出包含面料、湯底、飲品及小食的一套新產品,例如三哥於上一季推出的「三哥酸菜脆鯛魚米線」、「椰香奶蓋咖啡」和「香烤豬柳」,一來吸引新客,二來為熟客提供新鮮感;亦配合環保風潮,推出素米線和素湯底。
品牌形象方面,亦相當貼地,除了找來時下明星成為代言人(「酸菜脆鯛魚米線」就是由台灣歌唱組合「五堅情」成員邱鋒澤代言),更會以極度創新的手法營銷:去年9月,一對情侶在大埔三哥分店外大打出手,女方更以一招大風車「K.O.」男方,最後被譚仔姐姐勸服,事後譚仔三哥回應是宣傳新產品的廣告手法,「奇招」成功引來網民熱話之餘,又能收宣傳之效。
「貼地」的品牌文化,配合放眼將來的國際視野,這一策略令譚仔的發展越見出色,向世界品牌之路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