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12.4 C
Hong Kong
Monday, January 27, 2025
HomeSME由幼稚園打好生字基礎 右腦記憶認字法訓練腦部思考

由幼稚園打好生字基礎 右腦記憶認字法訓練腦部思考

Related stories

深圳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增量蟬聯全國首位

近日,國家工信部公示第六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共有3012家,當中廣東省佔561家,是全國前列。

曙光兒童發展中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WF9xJMoXb0

享和汽車維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UUnsPgueo

「創新科技企業家系列」

筆者最近參與籌辦了「創新科技企業家系列」,2024年3月28日的活動重點內容包括參觀華潤科學技術研究院以及參觀中國移動「聯創+」香港5G開放實驗室的5G企業應用。我們並邀請了三位企業家分享科創企業家經驗。

ESG如何融入工業 4.0?

我們正在經歷第四次工業革命,也稱為工業 4.0,指的是將數位技術和智慧系統整合到製造業和工業過程中,而推動這場革命的技術隨處可見。從家庭和辦公室的機器人清潔機到機場的面部識別攝像頭、可供消費者購買的不勝枚舉的產品,如 3D 印表機和虛擬實境娛樂等。
spot_imgspot_img

中文被認為是世界上複雜難學的語言之一,眾多家長為小朋友的中文教育感到苦惱。認字是中文啟蒙的首要課題,而「怎樣教小朋友認字?」就成為了父母最關心的難題。

為了減輕家長和小朋友的讀書壓力,右腦記憶認字協會雪梨老師設計出獨特的記憶認字法,配合輕鬆生動的學習模式,增加小朋友對中文字的興趣,同時啟發小朋友右腦潛能,提升專注力和思考力。「我們將生字拆解成圖畫,字本身就是一幅圖畫、一個完整故事。演繹時配以聲音和動作,令學生印象深刻。小朋友輕鬆過認字的第一關,自然有興趣繼續探索中文的美麗。」

雪梨老師笑說:「同時,認字能夠訓練腦部思考,協助小朋友在大腦發育的0至6歲黃金期,開發及鍛鍊右腦。小朋友認字時需要用眼睛去望住字詞,留心聽老師說的故事,亦要動手玩對對卡等認字遊戲,過程中培養出小朋友的觀察力、想象力、專注力。」

前文回顧:擺脫傳統方法 輕鬆愉快認讀

親自編制教材 循序漸進教授記憶認字

右腦記憶認字協會所有教材由雪梨老師親自編制,配合香港教育程度。若學生從K1開始學習右腦記憶認字課程,升小一前便能自行完成閱讀理解,由幼稚園開始打好基礎。

問及編制教材的經過,雪梨老師憶述自己以數年時間精心製作教材,由一張張工作紙開始,慢慢發展成一套有系統的單元課本:「我在求學時期已開始為幼稚園至初小學生作私補輔導,2003年註冊為幼兒工作員及幼稚園老師,2007年開始教授記憶認字。在這個過程中,我察覺到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課程框架,親自製作一套合適的教材,令小朋友可以循序漸進掌握要領。」她續說:「整套教材會不斷重覆學過的生字,讓小朋友能夠重溫所學,並加以運用。學生學習進度主要視乎學生本身認識多少字。如果學生不懂得任何字,1星期1堂,大約6個月完成一個單元,3年半便可學會合共1505個從K1至P3程度的中文字。」

獨特課堂流程寓教於樂 重溫內容創造長期記憶

傳統教學模式以圖畫輔助小朋友認讀詞語。若沒有了圖畫,小朋友很難僅憑文字記起單字意思和讀音。由於小朋友記憶時以詞語,而非單字為單位,他們可能會混淆單字的讀音,例如分不清「老」和「師」的分別。「傳統教學模式往往沒有設立完善的復習及重溫系統,可能今堂教一堆生字,下一堂教另一堆生字,不會重溫上一堂學習過的知識,小朋友就比較難去累積足夠生字,遑論進入下一步認讀詞語和句子。」

右腦記憶認字課程的教學模式則大有不同,小朋友先從單字學起,累積一定數量的單字後自然可以認讀詞語甚至句子,經過練習後更可以在寫作時靈活運用詞語。

考慮到小朋友專注力有限,雪梨老師構思出獨特的課堂流程,把握小朋友記憶時間。每節課堂時長1.5小時,由單對單認字和小組活動構成,小朋友輪流交替參與兩項活動。「首先小朋友和導師單對單認字約10-15分鐘。15分鐘後,小朋友開始失去專注力,便會被邀請到小組活動區域輕鬆一下,在另一位導師的帶領下進行各種小組活動,例如玩字咭遊戲、找不同、畫畫等,寓教於樂,透過遊戲提升小朋友的專注力及記憶力,幫助他們投入下一輪的單對單學習。」

雪梨老師指,每堂小朋友約有3至4次單對單認字時間,不斷復習該堂所學生字,做練習鞏固字詞記憶。「人學習新的東西,通常過一陣子就忘記。白天上完課,晚上回到家已不記得內容。我們的課堂則讓小朋友每隔15至20分鐘便重溫一遍學習內容,大大加深記憶,就算小朋友之後一星期沒看到那些生字,都有一個持續的記憶。」

在家訓練小孩記憶力 要對小孩有信心

多年來,雪梨老師遇過無數學生,教學生涯中不少經歷讓她印象深刻。曾經有一位學生3歲報讀協會課程,學生父親是馬來西亞華僑,能說但不能認讀中文字,而媽媽則是不懂中文的法國人。小朋友在香港出生,就讀傳統學校。「當時該學生能夠說廣東話,但由於在家中多數說英文,他比較難去認讀和熟悉中文字,我需要花較多時間去解釋某些生字意思。他的進度比一般學生慢一點,但最後成功以約1年時間完成一個單元課程,能夠閱讀短篇文章,算是有了很大的進步。」

家長是孩子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持份者。日常生活中,家長亦可以在家訓練小朋友的記憶力和專注力。「家長可以和小朋友玩多一點對對卡、搵錯處、拼圖等遊戲,讓小朋友專注在當前任務中。日常對答中也可以問多一些開放式問題,讓小朋友創造多些自己的想法,從而發展他們的思考能力。」雪梨老師總結,「最重要是對小朋友有信心,相信小朋友會回答到問題。不需要太快給予提示,小朋友花心機和時間去思考的過程才是最關鍵的。」

Subscribe

- Never miss a story with notifications

- Gain full access to our premium content

- Browse free from up to 5 devices at once

Latest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