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專欄談到從頂層設計處理數據跨境,以及數據交換的場景及用戶體驗,今期繼續和大家討論。
第一,大數據本身就是跨界的,我們應該需要有一個驅動力驅使大家解决困難。以這股驅動力,我們應該還是要以市場的應用導向作基準,那個領域最快見效,而且對産業、對三地合作更能帶來更大的幫助,就先從這個著力點出發。
第二,大數據的性質有點像金融行業,金融圈有說:「金融不需要創新,只要放開」。大數據過份管理及放任不管都容易出問題。講者建議大灣區三地聯合建立一個委員會,由政府牽頭建立平臺,由大數據、數據交易所作具體營運,加上行業協會及企業的參與。當中河套地區也可以做出突破政策,成為大數據的試點,把握較大風險政策的落地,以作示範。
第三,像金融行業,大數據要轉化及變現,但把數據變現就會有風險。很多企業未必有能力去解決風險,例如是法律相關的風險。講者建議河套區可以作為沙盒,給予企業、技術研發團隊不同的應用場景去試錯,令河套區成為大灣區三地融合的創新區域,看看能否發展出新的突破。從改革開放到現在,社會都是在不斷的探索。不同企業也認為在數據流通的過程中,拆牆鬆縛更有助企業創新,當然相關人員也要加強數據安全防護,這樣才更有保障。
針對數據跨境,企業在整個數據流通或者大數據應用過程中,會面對三個層面的關注。第一個是政策層面,法律法規會比技術發展滯後,雖然國家層面對大數據應用、數據流通的推廣和引導比傳統産業還要快,但仍有點滯後。
第二個層面是要打破僵局,並從具體業務的應用需求出發。如果數據沒有用,就算經過處理加工也沒有實際應用價值,當時間長了,這個數據也會慢慢不會再流通。另外,需要在具體業務如實體經濟、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拿必要的數據進行融合分析,長遠會促進數據的流通與應用發展。
業界期望政府可以對企業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及業務指導,並給予容錯機會。業界希望政府能夠在大數據應用方面盡早制定規則,並在可能的情況下,於具體執行方法上,建立一個公共數據資源目錄,在深港澳這個特殊的一國兩制三法域的地區,制定流通的數據框架,並建立一個試點式運行市場,在這個區域內實現數據要素的獲取或者應用方式。
當然我們不能把所有責任都推到政府頭上,大數據的應用和其他領域是一樣的,沒有前人的經驗,就沒有教訓,當中企業還是要擔起一些責任。無論是企業、行業協會或數據平台,都有相對應的責任,把創新模式做好。筆者期望深港澳三地政府能給予企業多些試點機會,做多一些試點企業、應用場景及創新模式。
另外,可以推動有興趣的三地企業結合起來,發展不同應用場景。可以在同一個平台上,把志同道合與懷着相同觀念的企業聚集起來,透過交流和應用場景,得出標準和規則,再向平台和政府反饋。
總結而言,做大數據要先有市場,市場需要企業的參與,企業參與之後就會產生場景,有了場景後政府制定法規及監管,以及可以加入沙盒試出創新與突破,相信冀能做好深港澳數據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