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口老化是香港無可避免的社會問題。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數據,65歲或以上的長者佔全港人口18%。估計在2069年,全港將有接近四成人士為長者。
為避免老年百病叢生,多年來社會各界,乃至世衛團體,均鼓勵世人培養運動習慣,保持身心健康。惟每個年齡層的人士,其所需的運動量及運動模式各異。稍一不慎,更會導致運動創傷,得不償失。
天頤物理治療康復中心於2017年創立,為長者及運動創傷患者提供手法治療、運動治療、神經復康等物理治療復康療程。擁有多年專業物理治療執業經驗,物理治療總監李偉志博士Edwin Lee 強調在療程中,物理治療師除了提供針對性運動訓練,協助患者建立正確的運動習慣外,更需要作為一個陪伴者,留意患者及其照顧者的情緒:「唯有透過全方位的引導,在身心方面與患者同行,方能讓嚴重患者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
個人化復康服務 引進專業器械即場指導患者
天頤物理治療康復中心設於中環。甫踏進中心,其灰紅相間的配置,一洗眾人對於醫療中心那單調沉鬱的印象。Edwin 欣然一笑,說道:「我們致力打破傳統診所那恐懼、壓迫之感,惟有營造歡愉的環境,患者才能放鬆身心,從而提升療程的成·效。」為保障患者私穩,中心亦有別於傳統診所僅以門簾分隔診症區域,患者可在獨立診症室內安心地接受治療。
除了診症區域,中心內亦設有運動區域。舉凡瑜伽球,彈簧床;乃至舉重架,單車機,各種運動器械應有盡有。Edwin 解釋道:「有見公營醫療系統壓力龐大,資源有限,患者往往只得到有限次數的物理治療,其康復成果僅限於處理急性徵狀。倘若患者未能建立有效的肌肉控制,便容易再次受傷。」患者接受初步治療後,便會在物理治療師的監督及指導下進行運動訓練,重新建立肌肉耐力。Edwin舉例指:「曾有一名患者在接受腰椎復位手術後,經轉介到中心就診。由於手術的緣故,患者起初步履蹣跚,寸步難行。後來患者在物理治療師的指正下接受核心肌群訓練,步伐越趨平穩,可見運動訓練的重要性。」中心設備齊全,物理治療師亦會配合使用儀器如Power Plate 震動健身器材,以協助骨質疏鬆患者,提高骨質密度。
關懷照顧者情緒 提供家居復康多方位協助患者
術後復康是一條漫長且崎嶇的路。作為復康橋樑的物理治療師,其溝通和建議攸關重要。「復康療程的長度視乎患者的情況而定,長則可達一年。進行療程期間,物理治療師必需保持友善溝通,從而得到患者的信任,最後與患者訂立合符實際需求的目標。」朝著目標奔跑固然是好,但若然患者期望過高,不僅使其身心備受煎熬,照顧者亦承受莫大壓力,Edwin分享道:「曾有一名年達90歲的病人,以不倚靠柺杖走路、毋須其他人攙扶為復康目標,家人對此感到頭痛不已。」機緣之下遇上這位老頑童,中心職員首先仔細地為患者作詳細檢查及評估,制定復康專案後,便指導患者進行療程。「雙方建立互信後,物理治療師便會提出相關意見,例如步行時不執於推開家人,允許家人陪伴在旁等。」透過物理治療師的引導,搭建溝通橋樑,患者和照顧者最終均得以達成自己的目標。
天頤物理治療的貼心,不僅見於溝通上。深明部份中風患者行動不便,難以到中心就診,故中心亦提供家居物理治療服務。另外,物理治療師更會對患者家中的傢具擺設提出建議:「例如患者有坐骨問題,我們便會建議家人添置一些可站立使用的工作檯。」除了親身教導照顧者如何適當地照料患者,物理治療師亦會親自撰寫信件,與患者的工作單位進行溝通,確保患者在任何一個環境中,均可得到更為便利和舒適的生活。
創醫療保健平台 盼建立醫療網絡促進復康服務
疫情改變了世人的工作方式,不少企業均容許僱員在家工作。然而這看似靈活的職場新趨勢,卻是一把雙面刃:「港人長期在家工作,經常低頭打字,導致肩頸肌肉緊繃,故今年有許多罹患筋膜痛症之人士到中心求診。」Edwin 透露中心現正計劃推出醫療保健平台,用家輸入個人資料後,物理治療師便會就其填寫的數據,予以提出相關的復康和運動方案。「用家只需瀏覽短片,並依循短片中的指引,即可在家進行拉筋、踏步等簡單運動,放鬆肌肉。」系統亦設有鬧鈴功能,定時提醒用家站起來活動身體。
2020年,醫院管理局推出「公私營骨折手術協作計劃」,病人可以公營醫院價格,享用私營醫院服務。縱然計劃仍處於初期階段,Edwin 作為物理治療師管理委員會委員,亦樂見公私營雙方以病人為首,突破傳統框架,攜手合作。談話間,他語重心長地說道:「公立醫院的輪候時間一直為人詬病。為縮短病人的輪候時間,天頤物理治療一直與社區家庭醫生建立醫療網絡,轉介有需要病人或病情較為嚴重的個案到中心就診。」問道此舉是否為他人「啃豬頭骨」,醫者父母心的Edwin 隨即回答:「人口老化是社會不變的趨勢,市場對於復康服務的需求有增無減。若有任何合作計劃可盡早紓緩病人的痛症,亦能大幅減少未來醫療開支,中心定會樂於推展。作為醫護人員,協助病人生活重回正軌,方為首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