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31.1 C
Hong Kong
Wednesday, September 11, 2024
HomeSME明碼實價 竭力尋求真相

明碼實價 竭力尋求真相

Related stories

曙光兒童發展中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WF9xJMoXb0

享和汽車維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UUnsPgueo

「創新科技企業家系列」

筆者最近參與籌辦了「創新科技企業家系列」,2024年3月28日的活動重點內容包括參觀華潤科學技術研究院以及參觀中國移動「聯創+」香港5G開放實驗室的5G企業應用。我們並邀請了三位企業家分享科創企業家經驗。

ESG如何融入工業 4.0?

我們正在經歷第四次工業革命,也稱為工業 4.0,指的是將數位技術和智慧系統整合到製造業和工業過程中,而推動這場革命的技術隨處可見。從家庭和辦公室的機器人清潔機到機場的面部識別攝像頭、可供消費者購買的不勝枚舉的產品,如 3D 印表機和虛擬實境娛樂等。

從政府工作報告看產業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一向都是全國兩會的重要焦點,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社會各界對國家定立的發展任務高度關注。作為科技業者,特別把產業發展與讀者一同討論。
spot_imgspot_img

私家偵探一詞向來富有神秘色彩,在電影中可謂為所欲為,要闖空門就闖空門,要扮警察就扮警察,為求目的踩過界是常事。現實中的私家偵探卻並非如此——他們和常人一樣受法律約束,絕不能假冒警察或潛入家宅。

「私家偵探有兩大原則,第一是不可違法;第二是不可作故仔,要誠實對客戶。」香港調查私家偵探社經理 Simon 續說,「私家偵探擔任觀察者的角色,不會介入事件,除非正處於危急關頭或委託人准許介入。舉個例子,曾經有客戶委託我們調查家中傭人照顧長者的情況。結果我們發現傭人推着坐輪椅的長者去公園散步時,任由其暴曬在夏天的太陽底下,自己則到商場購物,久久未回來。我們不忍心見到長者身處苦況,唯有打給客戶問是否需要將長者推至陰涼地方,得到允許後我們才會行動。」

收費透明 保障個人私隱
 

來到 2022 年,大家開始明白私家偵探非旁門左道,對這份職業的了解日益加深。

在推動行業透明化上,香港調查私家偵探社 (下稱「香港調查」)可謂是不遺餘力。香港調查為個人及商業客戶提供各類調查服務,包括個人行蹤調查、保險及工傷調查、企業調查、婚外情及外遇調查等。香港調查在 2015 年成立之初已提供明碼實價的即時報價服務,收費透明而劃一,大大提升委託人的信心,亦扭轉行業予人「收海鮮價」的負面印象。

另外,委託人只需透過通訊軟件便可聯絡香港調查的調查人員,一機在手便可以委託私家偵探,全程無須現身露面,委託人可進一步保障個人私隱。行動期間,調查人員將適時向委託人匯報最新進展,讓委託人掌握案件進度。

尋找真相和答案
 

入行十年的 Simon 曾任職於紀律部隊,因想涉獵更廣的範疇,遂加入私家偵探的行列。他表示初入行時家人不明白此行的工作內容,不過仍然支持他的決定:「做私家偵探的樂趣在於每宗案件都很新鮮之外,更重要是可以找到答案,幫助有需要人士。調查外遇案件,無論對方有沒有出軌,客戶知道真相都是好事,都是一種解脫。」

談到自己處理的一些案子,Simon 顯得興致勃勃:「曾經有一位女士委託我們跟蹤她的姊姊,調查姊姊是否因遇人不淑而突然暴瘦,結果原來是姊姊自己不想進食。跟蹤到後期,某天我們看到姊姊在茶樓食得很開心,便轉達情況予客戶,客戶聽到都覺得開心。」

突發事件考驗應變能力
 

私家偵探的工作並不輕鬆,每天在街上日曬雨淋,跟足 12 小時是常事,更甚者一個人夜晚連踩 24 小時,更不必提突發事天天都多。

「跟蹤時 walk-in 買機票是尋常事,一天內由香港到沖繩、到台灣、到泰國都有。」Simon 續說:「試過跟蹤某人,他平日不會坐的士,那天突然上了的士。我們也立即截的士,叫司機跟隨那部的士。司機對此有疑惑,我們回答司機跟到就加錢,最終都成功跟上。」

Simon 認為做私家偵探最重要識應變,有好奇心去找出事實真相,亦要有邏輯分析能力。比起學歷,經驗和直覺較為重要。疫情之下,私家偵探的工作更加艱辛,更顯出觸覺敏銳的重要性。「有時候要靠一張年代久遠的照片或身份證副本來辨認身份,本來已不容易,戴上口罩後認人是難上加難,唯有靠直覺和人的輪廓來作識別。這很考驗調查人員的能力,經驗會是一大助力。

Subscribe

- Never miss a story with notifications

- Gain full access to our premium content

- Browse free from up to 5 devices at once

Latest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