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全球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多個疾病難題懸而未決,加上過去幾年新冠疫情橫掃全球,醫療需求持續上升,除了醫療人才和設備之外,研發新藥亦是當務之急。其中,在複雜疾病領域中,製藥公司研發各類藥物,過程包括發現及研製化學物質、尋找藥理機制、檢視現有藥物的其他適應症、通過安全測試等,推出創新藥品,符合病人需要。藥廠現時亦會融合不同科技,包括人工智能及機械學習等,縮短尋找生物標靶與藥物主要活躍成分化學份子合適配對的時間,演算法同時可以估算藥物效率,加快臨床測試的效能。
2013年,艾伯維與逾130年歷史的美國亞培公司分拆,上市成為獨立公司。艾伯維總部位於芝加哥,主要研發免疫學、腫瘤學、神經科學、病毒學等領域的藥物,與大學、政府、醫患攜手合作,創造出創新的治療方案。艾伯維香港、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總經理孫啟德(Richard)在本回訪問表示,艾伯維除了期望繼續提供及研發有效藥物,治療棘手疾病,亦希望推動社會及科學進步,滿足尚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
全球藥王與亮眼新星
免疫用藥一直是艾伯維的主要產品線,首要產品、抗TNF單株抗體Humira是全世界銷售額最大的藥品之一,於2020年度佔艾伯維總營業額近 60%,能治療 15 種不同的適應症,包括中度至重度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潰瘍性結腸炎等自主免疫疾病。
免疫用藥亦是近年相當活躍的免疫治療所採取的手段,其用於治療癌症的研究相當炙熱,具體原理為透過激活及加強自體免疫系統,令免疫系統能夠辨認及攻擊癌細胞,過程中不會如傳統療法如化療、放射治療等會傷及正常細胞,副作用相對輕微。
隨著各大型藥廠的藥物專利相繼到期,艾伯維將會面對學名藥(即非專利藥物)及生物相似藥(biosimilars)的競爭,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單克隆抗體(monoclonal antibodies;Humira本身為單克隆抗體藥物)等的免疫療法藥物亦預視為未來五年的藥物科研大趨勢;有見及此,藥廠必須研發新藥,或拓展藥物的適應症,維持競爭力。
艾伯維亦一樣,積極推出各領域的新星藥物。新一代銀屑病(俗稱牛皮癣)治療藥物在 2019 年上市,有望改善患者生活,協助患者融入社會。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約 80% 乾癬患者接受新藥治療一年後有效清除 90% 的皮膚問題,其中約 60% 患者可以完全清除皮膚症狀。
另外,艾伯維有見丙型肝炎患病人數持續上升,針對亞太區研發丙型肝炎藥物。過去丙型肝炎的治療方案多數是每星期注射干擾素加上口服 Ribavirin,持續用藥 6 至 12 個月方可能達 80-90% 的治療成功率,同時副作用較大。艾伯維的新式丙肝口服抗病毒藥於 2019 年上市,臨床證實可在 8 周內治癒丙肝,治療成功率近 100%。
在腫瘤用藥方面,艾伯維也在 2018 年上市了血液腫瘤的新藥,針對治療慢性白血病,目前已是市場上的領導品牌。
合併愛力根 志願服務回饋社會
2020 年,艾伯維與愛爾蘭的愛力根(Allergan)完成合併案。合併後艾伯維從全球第 9 大藥廠,躍升為第 4 位。愛力根是全球醫美生物科技龍頭,以生產肉毒桿菌注射劑(Botox)聞名,並有眼科醫療、腸胃疾病與中樞神經系統治療用藥。合併愛力根能使艾伯維的業務發展更多元,帶來更大商機。
對外,艾伯維致力改善病患生活,針對醫療需求來發展新藥品。艾伯維更希望投入社區,與社福團體合作制定更全面的解決方案。Richard,艾伯維除了捐贈藥物和金錢外,每年每一間分公司都會籌辦特定的志願活動來回饋社會。「活動範圍可以很廣,例如為弱勢家庭打掃家居,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等。這些志願服務都能使員工實際面對社會,親身體會他人的難處。」
對內,艾伯維重視員工,花心思和員工一同規劃其職業生涯,幫助員工達成其工作目標。在新冠肺炎肆虐、全民搶口罩期間,艾伯維早早便購得充足口罩,派發予每一位員工。「在艾伯維,我們除了注重員工的績效(KPI),更看重其道德價值觀。艾伯維的管理制度十分透明,對每位員工一視同仁,不強調上司下屬的階級觀念。」
三地通力合作 彰顯藥物價值
Richard 同時擔任艾伯維香港、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總經理,協同三地成為他最重要的工作。他表示由於三地均曾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醫療體系亦甚為相近,三地可互相借鑒。不過三地仍有文化差異,尤其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是多民族國家,不同文化共冶一爐,需要從中取得平衡點。
「我們樂於聆聽當地員工的建議,願意嘗試新的東西,畢竟當地員工最熟悉自己的地方,明白身處區域民眾的需求。另外,管理團隊同時管理三個國家,工作發展機會大增。公司鼓勵員工作短期交流,在不同的國家工作。管理團隊統一三個地區的業務流程,三地團隊互相溝通,達到最大的協同效應。」
在全球化之下,亞太地區與世界接軌。各國政府的醫療保健支出日益增加,用藥費用成為沉重負擔。艾伯維推出新藥物,帶來更有效、更快捷的醫療方案,變相紓緩醫療系統的壓力。「雖然藥物上市是好事,但要如何讓大家知道新藥物的價值?這便需要各個單位的合作。醫藥行業以人為本,以病患為中心,藥物最終用回病患身上,帶給病患新的價值,而這個價值可以影響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