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然近年各界紛紛提倡「求學不是求分數」,然而作為家長,誰不想望子成龍。每個小朋友的學習程度各異,在大型補習社中,一位老師隨時要面對超過 30 名孩子,故難免有一至兩位跟不上進度的孩子因而被忽略。
「一次不行,便做十次。十次不行,便做一百次。我們這裡沒有學不會的孩子,我們亦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在橄欖研習中心創辦人暨校長 Keldy Chan 眼中,每一個孩子都有著個人特點,且具有獨特天賦。此回我們到訪橄欖研習中心,在 Keldy 及全體教學人員身上,了解中心如何幫助孩子展現真我。
研習非補習 遊戲式學習更富趣味
「學習不是一味靠補,不是這兒不行就到補習社操練,盲目接收由師長灌輸的知識。真正的學習,應該要鼓吹學生主動思考、創造一個解決方法。」有別於一般補習社,在課室放置許多桌椅,學生一放學後便低頭埋首於書桌上完成當日課業;甫一踏入橄欖研習中心,昂首可見的便是一大片空間,小朋友可在上頭肆意跑動、打滾,抑或與三五知己一同思考及討論,拆解由 Keldy 佈下的題目。
訪問當日,Keldy 向我們分享她的教學方式:「那時剛好教到面積和周長一課,小朋友需要利用課室已有的空間和物件,計算等邊三角型的周長。有小朋友想到可以腳掌作量度單位,透過在課室邁步,把步數和腳掌長度相乘,即是邊長。三邊相加,自是周長。」比起直接教授公式,遊戲式學習確實花多了時間,亦頗為費勁,「但小朋友十分開心能自己找到答案,而非單純聽我單方面授課,成功感很大!」
教授知識 更教授同理心
在 Keldy 的研習中心中,除了誘導學生自行找出解題方法,更教導他們日常待人接物技巧。而 Keldy 原本在市場推廣行業工作,當初加入教育行業,並成為兒童及家長事工幹事,原是因為自身經歷。「那時有一群學生與 Bebe 在課室遊玩,剛好在課室的一角放置了一個非洲鼓,學生見狀便上前敲打玩樂,嚇得 Bebe 縮在一角默默淌淚。」
Keldy 於 2000 年誕下女兒 Bebe,豈料女兒一出生便診斷出中度智障、語言障礙和唐氏綜合症。Bebe 初出生時,連入睡、飲奶、學爬、轉身、甚至哭喊,都成問題。於是,Keldy 希望把在教育女兒時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其他小朋友身上。「當普通人不開心時,他們會哭喊以表達不滿,但 Bebe 天生不懂得哭喊。即使感到驚恐,亦只會自個兒著急。」回想當日情境,Keldy 仍不禁啜泣。惟她亦明白,只有教導孩子同理心的重要性,才能創造共融環境。
「我會問其他小朋友:『人地唔比你笑,你覺得會點?』,教導他們要有同理心,明白不同人士有不同需求。」Keldy 同時亦藉此反思自身是否對周遭環境及其對女兒的影響有充份評估。爾後,她在網上通訊平台上開設了「媽咪」小組,分享育兒秘訣。「孩子做每一個行為,背後定必有他的原因。當小朋友做錯事時,家長應該首先要了解他背後的源由。」Keldy 提醒,當小朋友做對事了,家長亦不要吝嗇獎賞,「要知道小朋友亦需要認同感。」
開辦朗誦班提升學生自信:「我們的目標不是獎項」
橄欖研習中心的著名課程,實非朗誦班莫屬。朗誦文學作品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文章內容,加強閱讀能力。中心透過灌輸學生正確的朗誦觀念及技巧,更可以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我們選取的誦材亦富有教育意義,例如《遊子吟》讚頌母愛,《木蘭辭》講述代父從軍。」
Keldy 是一名專業的朗誦及司儀培訓導師。眼見 Miss Chan 台風十足,不少家長亦會希望錄下 Miss Chan 的朗誦表演,供孩子回家練習時作參考之用,「但我一下子便拒絕了她的要求,因為我不希望學生只是單單模仿,而是鼓勵他們找出個人風格,表現真我。」
翻閱中心網頁資料,Keldy 在朗誦班簡介上單刀直入,明言鼓勵孩子參加比賽,並非為了獎項。「參加比賽不應只是為了獎項,享受表演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他們參加比賽之前,我會告訴他們獎項只是一個紀念品,不是一定會有的。他們上台完成表演後,我便會帶他們離場,不留待至頒獎一刻。」即使有孩子上了一個月朗誦班,整整一個月都一言不發,Miss Chan 仍不屈不撓地鼓勵孩子放膽嘗試,最終該學生在校際朗誦節中取得優良成績。
曾陷財政危機 繼續堅持與孩子同行
中心曾在 2013 年為一眾孩子舉辦畢業典禮,Keldy 解釋舉辦畢業典禮的原因,是因為那時她認為中心走不下去。「我們曾經為了支撐中心的營運開支,一度向銀行貸款。」面對財政危機,Keldy 未有想過削減服務項目以減低開支。相反,多年來她一直堅持給予孩子最好的環境成長。「我們十分幸運,獲得一名家長捐贈二手車予我們。多年來,中心一直提供校車接送服務,孩子在中午時段來到中心時,我們甚至會煮飯給小朋友吃。」
Keldy 對每一位小朋友視如己出。為了獎勵小朋友,更曾自資和小朋友及其家人到日本旅行;亦曾在小朋友唱歌表演前不幸失聲,卻仍堅持到診所哀求醫生為她打開聲針,只為和小朋友一同上台表演。「如此重要的表演,我怎可以缺席。」
正如當年陪伴女兒完成田徑比賽,Keldy 一直珍惜與每一個孩子同行的時刻,印證孩子的成長足跡。「那時 Bebe 參加學校田徑比賽,其他同學一早便跑完了。但 Bebe 不知道什麼是終點,只是站在賽道上眈天望地。我在賽道終點看著她,一直向她招手,最終她雖然比其他人花多了時間,但仍然完成了賽事。我始終相信,小朋友能感受到家長的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