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 C
Hong Kong
Sunday, September 24, 2023
HomeSME擺脫經濟主導思維 以價值重新思考建築

擺脫經濟主導思維 以價值重新思考建築

Related stories

談商業花藝的平衡之道:如何與時間競賽,開拓花藝可能性?

Floral Blooms自開業起便決定深耕商業花藝範疇,只因希望將花藝置於更開放的空間,讓更多人欣賞到花藝之美。

Crocs捲土重來、重返潮流的策略

Crocs如何從「肉酸穿窿膠鞋」搖身一變成為「潮鞋」?

ESG的S:企業還可以做什麼

關心員工亦是一種社會責任,和達致關懷社會的方式之一,保護員工的心理健康更有助提供適合的工作環境,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最終獲益的都是企業。

把握新媒體時代推廣趨勢 由零開始呈現品牌獨特一面

品牌唯有展現出鮮明討好的品牌形象,於大眾心中留下深刻記憶,方能從芸芸品牌中突圍而出。市場策劃公司的工作正正是為企業建立穩定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消費者信任度,從而為品牌匯集一批忠實粉絲。

電動車與ESG投資的前途

現在我們必須邁向未來,有意識地進行有助延長地球壽命的投資。現在是人類明智地消費、並對我們所做的選擇負責的時候了。
spot_imgspot_img

在香港,談建築是一項頗為矛盾的存在:一方面,我們常常被灌輸「香港地少人多」的概念,但另一邊廂,政府及私人發展商大力投入資本,不論在基建、住宅樓宇、商廈、翻新工廈等範疇,論建築空間可說相當顯著。

Clover Lee是一名建築設計師,在香港出生和長大,教學時期遠赴英美,學成後在洛杉磯執業,直至2009年回流香港,開設自己的建築師事務所plusClover。她認為,比起金錢和投資,建築設計和建築物背後所蘊含的價值,更值得大家重視。

Clover認為,現時是影像的世代,普羅大眾每日在螢幕上瀏覽大量的影象;建築又是真實存在的物理空間,作為建築師,她希望她設計的空間所能給予身處其中的人的感覺,是一種不能以影像呈現和取代的體驗。

plusClover承接各類項目,包括住宅、商業樓宇、零售店舖、餐廳、體驗空間等等,設計風格多變,亦會按照項目地點、本身所在位置和文化符號作為設計的基礎。

Clover以位於淺水灣影灣園會所內的咖啡廳Breakers的設計為例:本來咖啡廳中央有數條巨型大柱,相當顯眼,亦會遮擋視線和窒礙空間感;Clover因而決定反其道而行,在柱子加上旋轉型浪花設計圖案,白色的浪花隨著柱身慢慢向上化開,藍白色的海面圖樣最後在天花板蔓延,猶如把窗外一望無際的大海,逐漸地引進室內,讓海洋的氣息充斥整個空間。

(浪花圖案把海洋延伸至室內 // Margot Errante。)

狹縫中給予空間一份意義

美國執業的經驗,讓Clover思考香港建築時,亦得出一份體會:「香港是個神奇又奇特的地方。香港人在很多方面都是專家,有些人很懂酒,有些人很懂玩具,有些人很懂錶,會欣賞這些『玩物』的細節,但來到建築物這一環,量度的尺往往不是設計意念,而是價格、投資價值和回報率。」

香港人口密度高,要用盡每一寸空間,好像是無可厚非;但房地產和建築之間,似乎應該立下分野。對Clover來說,空間把人聚在一起,是定義一個群體的媒介,因此空間的設計就是賦予群體某一種意義。plusClover負責的金鐘港鐵站上下層月台梯間翻新項目,重用了金鐘站的標誌性藍色紙皮石,並以這些小磚石砌成數個QR code,掃描後便會連結港鐵相關網頁並瀏覽此藝術裝置的資訊,另外使用灰色紙皮石砌成摩斯密碼,呼應百多年前金鐘作為海軍用地的歷史,兩種傳訊方式,在代表流動的鐵路站互動,多重的意義在一處梯間堆疊起來。

  

(位於金鐘站的藝術裝置 // Grischa Ruschendorf。)

-------

除了建築設計外,Clover亦有在大學建築學院任教,培養未來的建築師,繼續以人文的關懷,打造富有意義的空間。

Subscribe

- Never miss a story with notifications

- Gain full access to our premium content

- Browse free from up to 5 devices at once

Latest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