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築正邁入新舊交替時代,市區重建局積極推行「樓宇更新大行動2.0」,鞏固樓宇結構及保障樓宇安全。然則近年時有樓宇地基沉降消息傳出,受影響範圍遍及新舊地區,當中不限於新建樓宇,政府機構、乃至長者院舍亦在其中。
樓宇建築邁向新時代之際,建造業技術亦需作出同等提升,方能在減輕勞工壓力之下,提高施工效率,且確保未來居住環境質素。捷利建築有限公司是香港專門地基承建商,主要業務包括設計及建造地基項目。主席及執行總監鄒國俊Anthony Chow表示近年香港建造業以推動機械化施工為主,捷利建築將以模組化預製等先進技術,配合一系列監測,諸如地質調查、風險評估等,降低地基沉降風險。
推動機械化施工 減輕勞工壓力
2018年,港府推出「建造業2.0」方針,提及創新、專業化、年青化三大支柱,當中創新方面,則提倡引入更多嶄新技術,以提高生產力和施工效率。Anthony表示,機械化施工將是未來建造業的一大發展趨勢:「因應土地和勞工供應緊張,大多企業近年來都會使用起重機、施工機械臂等機器,減輕勞工工作壓力。譬如在燒焊工程中,半自動的燒焊機能代替人手工作。紮鐵方面,其中一元為製造屈鐵的材料,我們亦會應用半自動的紮鐵機以完成工序,同時減低工程危險性。」
捷利亦跟上建造業潮流,運用組裝合成建築法(MiC)技術,預先建造各種建築模組,然後在工地進行吊裝及嵌砌。組裝合成建築法技術亦有助捷利在2020年,成功為客戶在愉景灣打造遊艇會,公司以該技術打造石屎材質浮橋,有別於傳統的木材及發泡膠材質,石屎材質可讓哥爾夫球車在浮橋上頭行駛而不翻側。
除了硬件上的替換和革新,捷利在軟件上亦應用了建築信息模擬軟件(BIM),在實際施工前首先依循圖紙,在電腦形成3D立體影像,以減低實際施工時出錯的可能性。
評估專案風險阻地基沉降 捷利:科技與人為監察相互配合
社會近年來傳出多單沉降事件,其中以2018年輕鐵天榮站沉降90毫米事件最為著名,當時更引起社會關注及討論,惟恐工程會影響周遭民居安全。Anthony表示,當進行地基工程時,項目承建商必需與屋宇署及建築署商討,並制定預設沉降指標。
沉降現象之所以出現,大多是由於土地受壓、地下水流失等因素。為降低沉降現象出現可能性,建築團隊在開始建築專案前,首先會進行全面的地質調查和勘探,Anthony解釋道:「全面的地質調查和勘探,可以有助瞭解土地的地質特徵、地下水位元、以及其他可能導致地基沉降的因素。」團隊其後便會採用地基加固技術、經改進的土方處理方法,幫助減少地基沉降風險;項目進行時,亦會使用傾斜儀、沉陷盤、岩土傳應器等構建而成的自動監測系統。
縱然有多項技術協作,Anthony強調人為監察至關重要,故團隊在工程進行前會進行風險評估,包括評估專案所在地的地質條件、歷史資料、法規要求及潛在的環境風險。「基於每一單項目特殊性、我們會評定該工地屬高風險、中風險或低風險。由於歷史因素及水土流失,舊區容易出現沉降問題,我們便會進行雷達測試監測。」Anthony透露,團隊亦會與地質工程師、建築師和相關專家建立合作關係,定期檢查和進行質量審核。
推公平勞動法例 提倡設知識共享機制
縱然建造業2.0當中提倡年青化,改善建造業晉升待遇,以吸引更多年輕人才投身行業,然而亦不可忽視現有基層工人待遇。Anthony坦言,紮鐵工人對於科技的協作,感到相當高興。「紮鐵是建造業當中最為辛苦的工種,當引入半自動機械臂作開料和調運時,不少工人均表示機器有助減輕體力負擔,相當高興。」
在ESG路途上,捷利積極採用可再生綠色建築物料、使用可再生資源及循環用水、強化環境管理和監測;在社會責任上,Anthony表示捷利正部署設立知識共享機制、與同行分享地基沉降項目的經驗和教訓;企業管治層面,則推廣公平勞動條例,確保工人有合理工資、安全工作條件和平等機會。捷利建築將把握北部都會區發展機遇,承接更多相關工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