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20.7 C
Hong Kong
Friday, March 21, 2025
HomeSME從源頭取貨 時尚首飾價錢實惠

從源頭取貨 時尚首飾價錢實惠

Related stories

深圳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增量蟬聯全國首位

近日,國家工信部公示第六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共有3012家,當中廣東省佔561家,是全國前列。

曙光兒童發展中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WF9xJMoXb0

享和汽車維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UUnsPgueo

「創新科技企業家系列」

筆者最近參與籌辦了「創新科技企業家系列」,2024年3月28日的活動重點內容包括參觀華潤科學技術研究院以及參觀中國移動「聯創+」香港5G開放實驗室的5G企業應用。我們並邀請了三位企業家分享科創企業家經驗。

ESG如何融入工業 4.0?

我們正在經歷第四次工業革命,也稱為工業 4.0,指的是將數位技術和智慧系統整合到製造業和工業過程中,而推動這場革命的技術隨處可見。從家庭和辦公室的機器人清潔機到機場的面部識別攝像頭、可供消費者購買的不勝枚舉的產品,如 3D 印表機和虛擬實境娛樂等。
spot_imgspot_img

以往人們認為只有正式和莊重場合才能佩戴珠寶,購買首飾時總要思前想後,但隨時代轉變,不少人開始將珠寶視為全身造型的一部分,崇尚輕奢,追求時尚潮流。除了為特殊紀念及重要場合購買珠寶,亦會為配襯衣物、追趕潮流而買。

「以前買珠寶求保值,要平靚正,想清想楚才會入手,買完就跟一世。現在會關心款式是否時尚,經過櫥窗看中,等出糧便買,也更注重購物體驗及服務。」Edward 續說:「珠寶有飾品化趨勢,產品生命周期縮短,需要頻繁推出新設計來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意欲。現在的確更吃力一點,所有事來得更急,但款式多變也增添了樂趣。不少客戶想找特定款式,Dazzle 員工會細心介紹,積極跟進。」

手工拼砌高質素產品

Dazzle 設有自己的設計團隊,產品款式多樣,造型新穎別致,亦會推出節日系列,刺激客戶消費意欲。另外,Dazzle 從源頭取貨,成本一般較市面低三分之一,消費者能以實惠價錢享受高品質產品。「我們直接購入一手鑽石,在百多卡鑽石中自主揀 10 卡 8 卡,有時候拿到別人拿不到的貨。設計師會因應每期取得的鑽石來設計產品,推陳出新。」

近年梯方鑽石造型戒指頗受歡迎,除了予人高貴大方的感覺,價錢亦十分吸引,Edward 笑指是「用 1 蚊買到 10 蚊貨色」:「我們選取同色同等級同光澤度的鑽石,例如 5 粒長方石,來砌出卡半至兩卡面的效果。要營造出這個效果,是很考師傅手工及功夫的,碎石要夠滑、拍齊才鑲嵌。另外戒托臂位特意用厚金而非薄金,規定厚度 1.5 毫米,顯得更有質感。」

回收及拆鑲服務滿足客戶新鮮感

購買珠寶是新時代女性取悅自己的方式之一,即便在普通日子,興之所至亦會到珠寶店選購首飾。珠寶款式日新月異,目不暇給,消費者往往要掙扎一番才能挑出心儀之選。Dazzle 的回收及拆鑲服務則可滿足消費者追求新鮮的心理。

很多人擁有卡裝戒指,佩戴 4、5 年後開始沉悶,想轉款式,便可到 Dazzle 拆主石改戒指托,甚至在主石旁配襯鑲石等。客戶甚至可將舊耳環改做項鍊,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

Dazzle 也提供回收服務,一年內 9 折回收珠寶產品,兩年 8 折,其後一律 7 折回收。客戶可以換其他貨品,保持一直戴新的珠寶。

緊貼網購趨勢 開拓內地市場

Edward 坦言,在疫情及社會運動雙重夾擊下,門市生意大幅減少,Dazzle 只能積極謀求出路,例如透過小紅書、淘寶等平台進軍內地市場。Edward 認為內地消費者的決策時間普遍更短,不少客戶未親眼見過和觸碰過產品,卻會在空閒時從網上訂購 Dazzle 珠寶,再趁回港時取貨;亦有客戶在 Dazzle 直播中直接下單,一鍵購入上萬元產品,等待國內廠房寄貨。

身處行銷碎片化時代,網上宣傳日益重要,亦有需要整合線上線下零售渠道,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疫情下市民減少外出,沉悶便到網上瀏覽產品。Dazzle 緊貼網購大趨勢,拍照拍片,努力呈現產品魅力。同時 Dazzle 加入直播行列,邀請國內 KOL 合作介紹新產品。

Edward 猶記得某次 Dazzle 在國內連續直播了 24 小時,年 30 晚凌晨 2、3 時仍在處理訂單。「當時齋開單都開了數個小時,售出了百多件貨品。消費者要求商家盡快出貨,我們打好和供應商、廠商的關係,才能在特別日子及時出貨。」

Subscribe

- Never miss a story with notifications

- Gain full access to our premium content

- Browse free from up to 5 devices at once

Latest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