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一向都是全國兩會的重要焦點,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社會各界對國家定立的發展任務高度關注。作為科技業者,特別把產業發展與讀者一同討論。
「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要提及的工作任務。當中包括「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讀者可能對「新質生產力」有點陌生。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3年9月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他說: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强勁推動力、支撑力」。
按不同的資料討論,創新為「新質生產力」的第一動力,並形成高科技的生產力。而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就是「新質生產力」的主要載體,形成高效能的生產力。藉著新供給及新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形成高質量的生產力。「新質生產力」要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撑引領作用,從多管齊下去培育新型勞動者、創造新型生產工具、拓展新的勞動對象,以促進「新質生產力」各項要素的實現及高效協同匹配。另外,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的協同共進,在開放環境下大力推進自主創新,用好全球創新資源,就能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當中「新質生產力」與傳統生產力並不是相排斥,而是兩者發展要統籌推進,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於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以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同時也改造及提升傳統產業,建設完整、先進及安全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在製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在此需要「著力補齊短板、拉長長板、鍛造新板,增强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既要製造業技術改造升級,也要培育壯大先進製造業集群,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區,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及綠色化轉型。同時也加快發展現代生產服務業,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並加強標準引領和質量支撑,打造更多具國際影響力的「中國製造」品牌。」由此可見發展先進製造業、新型工業化是今年要重要的工作,同時更要打造具實力的「中國製造」品牌,展示國家的軟實力。
在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上,工作報告提及「實施產業創新工程,完善產業生態,拓展應用場景,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當中包括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在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方面,任務包括「開闢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優化產業投資基金功能」等。我們在報告中會發現氫能、新材料、生物醫藥、航天及低空經濟具發展商機,從事科技投資的企業宜對此多加留意。
至於「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方面,2024年工作任務包括「制定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實施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推進服務業數字化,建設智慧城市、數字鄉村。深入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健全數據基礎制度,大力推動數據開發開放和流通使用」等。數字經濟發展已在近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不斷推動,無論在商業上或政務上,企業或組織要認真地「數據」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並把它好好應用數據在機器學習、人工智能,並把它演化成產業模型、甚或是城市模型,實現城市的智慧。
要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創新及科技是不可或缺,而我們需要大數據、高素質複合型工科人才、先進技術等生產要素,令企業能夠在自主開放創新的生態下成長,實現高質量的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