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20.7 C
Hong Kong
Friday, March 21, 2025
HomeESG弘揚太陽能技術  Well Green:把握天然優勢 運用土地最大價值

弘揚太陽能技術  Well Green:把握天然優勢 運用土地最大價值

Related stories

深圳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增量蟬聯全國首位

近日,國家工信部公示第六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共有3012家,當中廣東省佔561家,是全國前列。

曙光兒童發展中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WF9xJMoXb0

享和汽車維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UUnsPgueo

「創新科技企業家系列」

筆者最近參與籌辦了「創新科技企業家系列」,2024年3月28日的活動重點內容包括參觀華潤科學技術研究院以及參觀中國移動「聯創+」香港5G開放實驗室的5G企業應用。我們並邀請了三位企業家分享科創企業家經驗。

ESG如何融入工業 4.0?

我們正在經歷第四次工業革命,也稱為工業 4.0,指的是將數位技術和智慧系統整合到製造業和工業過程中,而推動這場革命的技術隨處可見。從家庭和辦公室的機器人清潔機到機場的面部識別攝像頭、可供消費者購買的不勝枚舉的產品,如 3D 印表機和虛擬實境娛樂等。
spot_imgspot_img

邁向零排放的道路上,除了減少碳足跡、節能減排外,開發可再生能源方是帶領社會邁向永續的不二方法。現時香港發展的可再生能源技術,主要包括太陽能、風力及轉廢為能,其中太陽能發電技術最為成熟。兩電於2018年相繼推出上網電價計劃,以每度電港幣5元的價格,回購私人系統所產出的電力能源,鼓勵市民在閒置空間上安裝太陽能光伏系統,為發展可再生能源出一分力。

作為香港最大型太陽能發電設備供應商之一,威曜綠色能源科技Well Green以「發展環保,融合學習與生活」為目標,不但協助工廈、倉庫及村屋地區安裝太陽能光伏系統,更推行「學校太陽能伙伴計劃」,推動環保教育,減少能源開支,讓一眾教育學者能投放更多資源予教學上。

從教育開始 由上至下普及太陽能技術

威曜綠色能源科技創辦人Paul從事教育工作超過10年,推動他轉投太陽能技術產業的契機,竟是源於學生的推動:「當時我工作的學校安裝了太陽能發電系統。當我帶領學生們認識此項科技時,發現學生對於太陽能科技相當感興趣,驅使我轉而投身環保和再生能源事業。」

成立威曜後,Paul積極開展「學校太陽能伙伴計劃」,為中小學校於天台閒置空間,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費用方面,威曜只收取「上網電價計劃」中的一小部份收益作設備租金,並豁免建設費。相比起由政府推行的可再生能源計劃「採電學社」,「學校太陽能伙伴計劃」打造的發電系統,規模可比「採電學社」所打造的發電系統大20倍。

除了協助學校安裝系統,推廣太陽能技術方面,Paul對能源科技融入教育議題相當重視:「我們透過安裝系統,讓學生親身參與和觀察太陽能發電過程外,更鼓勵學生動手進行太陽能相關的實驗和小項目,舉辦與太陽能相關的活動和比賽,從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培訓方面,作為人師的Paul,亦親自製作太陽能技術相關的教材和指引,協助學校和教師把太陽能科技元素加入課程。

鋁合金支架固定 萬無一失

香港日照時間長,高樓大廈林立,業主可充份利用住宅或工廈天台的閒置空間安裝太陽能板,一方面能充份利用城市景觀內的土地和建築面積資源,更能透過上網電價計劃獲得實際收益;然則每逢踏入風季,颱風襲港前後,經常傳出高處建築物因不勝風力而受到損毀,更甚至從高處墮下的新聞。

有見及此,威曜太陽能系統支架沿用鋁合金物料。Paul解釋道:「因為太陽能板主要安裝在天台,而天台有承重限制。相比起鐵或不銹鋼材質,鋁合金重量較輕,同時不易出現銹蝕現象,支架將更為耐用。」威曜首先會依據安裝地點的環境及尺寸,設計3D模型。考量安裝地點的結構安全及抗風能力等因素後,便會由註冊結構工程師(RSE),依屋宇署的風應力要求設計支架。支架內更設有排水系統,降低因堆積積水而加重支架負擔的風險。

太陽能板的選擇上,威曜採用由國內大型太陽能光伏板製造商晶科能源所生產的雙面吸光太陽能電池,獨有TR技術能大幅度增加吸光面績,配合由知名太陽能系統開發企業SMA所生產的逆變器,全面確保太陽能系統的發電效率及穩定性。

轉廢為能之前: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路向

政府現正循多方向研發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其中包括建造轉廢為能設施,逐步減少依賴堆填區以處理廢物;但如何在現有的堆填區之上,發揮其最後價值,在堆填區建設太陽能發電站或許是另一出路。

「我們今年與環保署合辦全港首個堆填區太陽能發電站,此計劃能充分利用閒置土地資源,改善環境且發揮其最後價值,此計劃由政府和私人企業合作建設,相信可為日後的再生能源項目提供寶貴經驗,亦體現了香港向綠色可持續未來轉型的努力。」

Subscribe

- Never miss a story with notifications

- Gain full access to our premium content

- Browse free from up to 5 devices at once

Latest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