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下稱「中建香港」或「公司」)成立於 1979 年,業務範圍包括房屋工程、土木工程、基礎工程、地盤勘察、機電工程和混凝土生產等建築相關業務。中建香港同時是香港大型建築商之一,擁有五個由工務局發出的最高等級的 C 牌建造執照,可競投標額不受限制的公共樓宇建築、海港工程、道路與渠務、地盤開拓及水務工程。
中建香港在四十餘年間完成超過 800 個項目。總經理孔祥兆(Danny)表示,建造業已迎來科技應用的時代,由項目設計、審批,到施工,每一環都與數碼化和自動化相扣。中建香港亦善用多種創新科技,努力為建造業帶來新景象。
專業知識回饋社會
建築對社會貢獻良多,中建香港走在業界最前線,尋求新的發展空間,以專業知識回饋社會。
建築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先從建築工地說起,為了更易於監管建築工地,及早發現和處理安全事故隱患,中建香港的「智慧工地綜合管理平台」採用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元素,收集並傳送工地實時資訊至中央雲平台,瞬即通知相關人員糾正問題。同時「面部識別出入門禁系統」能實時登記出入工地的工人信息,追蹤工人去向,便於人員管理。
另外,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是當前熱話。BIM 利用三維建築模擬軟件,將建築幾何結構及地域性資訊等資料數碼化,準確呈現建築物構造及模擬興建過程。團隊能在項目初期預視及解決所有潛在問題,無需再在施工現場浪費時間來思考解決方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BIM 便是當中的『器』。公司希望所有工程師甚至是前線師傅都懂得用 BIM,故特意開設建築資訊模型系統(BIM)中心,專門培訓旗下員工應用 BIM 技術。建造業工人老化問題嚴重,培訓新人亦是回饋社會的一種方式。」
MiC 提高建造效率
除了 BIM,MiC 亦是另一個建築界熱話。據 Danny 介紹,「組裝合成(MiC)」是一種嶄新技術,將傳統的現場作業工序轉移至標準化的工廠進行。「我們在工廠中預製建築組件,再將組件運至工地,拼砌成整個建築物。如此一來,工地和工廠便可同時運作,大大提高建造效率。」
中建香港於 2020 年2月期間採用 MiC 建造技術快速興建香港鯉魚門防疫隔離中心。Danny 猶記得當時的辛酸:「為了盡早落成隔離中心,我們在年初五亦要開工。工人卻未有抱怨,反而萬眾一心,最終成功在 25 天內交付項目。當時最大問題並非金錢不足,而是疫症下全城停工,內地工廠未能及時開工,建築物料供應緊張,部分工序被迫延期進行。」
另一個性質相近的 MiC 項目是竹篙灣檢疫中心第一期及第三期,兩期合共提供近 2000 個檢疫隔離單位。Danny 解釋,時間緊迫之下,MiC 更能發揮其優勢,不僅可減少工期,亦降低建造過程受天氣條件和施工場地限制等因素的影響。他補充:「以 MiC 方案建成的建築物有另一個好處,便是建成後可隨時拆除,建築材料可以重用,快速建造另一種類型的建築物。」
以人為本 萬眾一心
標誌性的 MiC 項目陸續有來。亞洲國際博覽館內的臨時醫院由中建香港負責興建,是香港首間採用 MiC 興建、具負壓隔離病房的醫院,為市民提供超過 800 張負氣壓病床和相關醫療設施。「一般醫院需時四年才能建成,該臨時醫院項目只有四個月的時間,最終更在三個多月內完工。外國多數將 MiC 用來興建住宅,是次的醫院項目較住宅複雜許多,牽涉更多機電組件,難度甚大。」
Danny 憶述:「當時工人分三班制日以繼夜地施工。為了盡快建成臨時醫院,紓解病房不足的壓力,不少人更自告奮勇加入團隊。」
「中建香港以人為本,人才是公司的基石。每個人都投入到項目之中,對公司有強烈歸屬感,方能造就出色建築。我們同時以客戶為中心,唯有客戶滿意才能贏得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