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根據政府統計,香港的中小企業數量已經超過36萬家,佔香港企業總數98%。中小企不僅為社會提供穩定的就業機會,還推動香港經濟增長。然而,由於資金和資源的限制,中小企業在擴大業務、開拓市場和引入新技術方面常常遇上困難。同樣地,慈善機構在實踐使命和發揮影響力方面也面對類似的挑戰。
政府多年來推出不同資助,扶持中小企發展,然而不少公司在申請時往往遇到障礙。面對中小企的痛點,市場上有專業的顧問公司,協助不同公司和機構申請資助和相關牌照。藍迪通顧問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為中小企和慈善機構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創辦人王曉霞Dorothy說︰「客戶尋找我們協助時,通常是生意陷入低谷或遇到瓶頸。我們會了解客戶的需要和發展計劃後,再制定到合適的方案,助客戶事業走出困境,甚至大展鴻圖。」
Dorothy目前更兼任半島東扶輪社社長一職,並擔任新城電台《慈善一點通》節目主持,旨在透過不同渠道,讓公眾獲得更多有關政府資助的資訊。
重溫︰資深社工助中小企發展生意 — 專訪藍迪通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王曉霞
針對中小企痛點
Dorothy指中小企在申請資助上有兩大障礙︰複雜的政府文件和電子化程序。「部份政府文件使用了專業術語和法律用語,非專業人士不易理解,公司老闆或會因此在填寫表格時,錯誤填寫內容或遺漏重要信息,繼而影響審批結果。」
另外,隨著數碼化日益普及,現時不少資助申請都需要透過網上遞交,對一些不熟悉電腦操作的企業家來說,這本應是更為方便的方法,卻成為他們申請資助的障礙。「所以許多中小企都情願把這項工作交給顧問公司,免卻他們煩惱之餘,又確保可以得到資助。」
重整業務 助企業長遠目標
許多公司僅將政府資助視為一種應急或額外的資金來源,缺乏對資助運用的全面計劃。藍迪通近年重整業務方向,不再僅僅專注於申請政府資助,而是從客戶的業務發展出發,透過申請政府資助來協助客戶擴展業務。Dorothy指他們在面談中會詢問客戶的公司狀況和未來發展計劃,並根據這些信息來考慮適合的資助計劃。這種以發展目標為本的新取向,與過去僅僅追求成功獲得資助的做法相比,有根本性的轉變。
在正式申請資助前,藍迪通會安排與客戶會面,先了解客戶的生意狀況和目標,然後再規劃發展藍圖,羅列清楚不同決定帶來的效益和隱憂,而政府資助只不過是邁向目標的輔助工具之一。Dorothy指有客戶就曾打算在英國建立網上購物平台,透過詳細的計劃,以及TVP科技券和BUD專項基金的資金幫助,最終如願以償。
Dorothy指出許多客戶對政府資助存在誤解,因而不敢輕易申請資助,作繭自縛。「例如,有客戶誤以為只有大型企業才有資格申請資助,然而實際上政府對申請資助的企業並未設定過高的營業額門檻。」 除了熱門的中小企資助,Dorothy更為客人申請鮮為人知的慈善團體資助。
成功案例建立藍迪通市場口碑
回溯成立藍迪通的本意,Dorothy深信「做生意改變命運」。「每個人在事業上都有目標,希望以我的經驗和知識,能幫助他們發揮所長,影響他們的生命。」一筆政府資助或一個牌照,對不少公司或機構來說,是業務上的重大轉捩點。
藍迪通曾為一所滾軸溜冰運動學校申請《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在申請成功後,竟得到意想不到的發展機遇,近日更傳來喜訊。Dorothy神色自得地分享道︰「他收到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的來電,在對話中了解滾軸溜冰運動對青少年的發展,而借此機會也邀請了立法會議員擔任地區活動的嘉賓,對學校推動滾軸溜冰運動普及化有莫大的幫助,正好引證到成立慈善團體可以創造社會價值,產生商善的齒輪效應,這是慈善團體獨有的機會。」
客戶成功的案例,就是藍迪通最好的市場推廣手法。Dorothy指曾有客戶透過資助在中國橫琴刊登了一幅大型宣傳橫額,其他客戶看到後紛紛向藍迪通查詢。「這些成功案例在無形中加強了客戶對我們的信心,我相信以真誠﹑用心為客人設想的服務態度對待每位客人,便能獲得客人長期的擁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