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早前參加了大灣區第五代移動通訊產業聯盟(簡稱「大灣區5G產業聯盟」) 的「大灣區5G發展情況及對策建議研討會」—「大灣區5G應用參觀及交流團」,在研討會上,會眾談到大灣區5G覆蓋無縫對接的問題。事實上,由於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與內地城市分別屬於不同法域,兩地採用的5G標準及基站會和內地有所不同。加上,5G暫時未能覆蓋部份地庫,因此暫時未能做到5G全覆蓋,令5G應用受到限制,例如難以跨境使用電子支付。現時,香港或澳門的市民在跨境時普遍會使用大灣區流動通訊數據計劃或使用「一卡兩號」,未必窒礙他們使用跨境數據。可是,內地遊客未必像經常「北上」的港澳人士一樣擁有兩張電話卡或一卡兩號,因此如果他們來到香港或澳門時沒有跨境數據咭,又去到沒有Wi-Fi覆蓋的地方,就會覺得不爽。
說回考察團,雖然筆者並非從事通訊業,但仍覺得大開眼界。5G的應用十分廣泛,與香港不同產業息息相關,5G+及AI+正在為各行各業創造更多可能性。從前只在電影看到的智能化場景,現在已經可以應用在不同行業之中。事實上,在數字化年代,不同行業也需要數字化轉型,尤其是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不單是各地政府積極推動智慧城市的重要任務,也是工商管理學的一個重大研究課題。
經過今次之行,終於明白為何內地力推「可視化」概念。在營運中心的儀表板,不單可以展示企業或機構各項任務,一目了然,同時也可以以拖拉的方法去自訂適合自己部門的業務流程及相關提示信息,方法類似學生以Scratch或App Inventor等軟件編程。透過「可視化」,編程員不必為每個工序編碼,大大增加工作效率,而且儀表板也清楚展示每個部門的KPI,令員工有清晰的目標去做好工作。
筆者在深圳華為坂田總部看到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全聯接交通、智慧電網、 OpenLab、數字油氣、數字銀行、智慧製造、全媒體和ICT能力開放平台等應用,而且也看到數據黑科技—利用DNA作為儲存工具的未來發展,實在是大開眼界。
考察團之後到訪東莞松山湖的華為基地,除了看到歐洲風格的建築,以及乘坐小鎮火車之外,我們亦參觀了華為生產線,並且瞭解到智慧生產情況及華為的管理哲學。我們也參觀了華為圖書館及藝術長廊,不但感受到中西文化交流的氣氛,還感受到這個世界級企業的多元文化。
整個交流團中,筆者最深刻是由大會AI專家介紹華為盤古大模型在各行各業的應用,當中包括藥物研發、金融、智慧生產、智慧物流、虛擬場景渲染、內容生成寫作和AI虛擬人製作等,筆者也獲得不少新啓發,將會積極研究如何在自己的行業使用,增加工作效率及便利。
晚上,我們到了廣州入住智能酒店,真正感受到何謂「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第二天,我們參觀廣州黃埔區的「文遠知行」,在無人駕駛示範區,乘搭全無人駕駛小巴,並考察全無人駕駛環衛車的作業情況。筆者親身見證無人車如何避開走出馬路的行人。中國的道路規劃不像外國、人車分隔十分清楚,而眼前的無人駕駛既能適應大街,也適應小巷,可見比外國無人車更先進。其實不少途人或各大小汽車會故意去「測試」無人車的能力,反而增加了無人車的運算能力及學習能力,令它自己懂得何時停車。此外,無人車也經過極端氣溫的測試,即使在沙漠或冰雪城市也能使用。現時較大挑戰是在暴雨或颱風下行駛,因為風雨會影響傳感器的傳輸。
此行最後一站是到廣東省中國移動展廳,考察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農業、智慧教育、智慧旅遊等能應用,有不同專家介紹在不同行業實踐5G的具體成功案例,以及與5G相關技術的發展情況。筆者印象較深的是如何應用5G及傳感器科技在種植園內,令農夫由9人管理變成2人,而且減少失收情況。除此之外,內地的智能救護車也可以利用5G技術,把病人的維生指數數據傳送到醫院,甚至可以在危急情況下進行遠程救治。現在連電腦主機也可以放在雲端上,只需透過一個小盒子就可以在客人的辦公室進行演示,不用攜帶平板及手提電腦,實在方便得很。筆者認為大家要多到大灣區感受一下這些新應用,了解科技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