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教育」,是每位教育者都必須面對的靈魂拷問,而橄欖研習中心創辦人Keldy Chan以行動填寫了屬於自己的答案。「沒有一個孩子是可以被放棄。無論孩子現在的性格怎麼樣,學習能力高或低,我們定睛的不是這一刻的他們,而是將來的他們。我們會陪伴孩子走過成長路,發掘出他們最優秀的一面。」擲地有聲的宣言,Keldy透過十五年歲月,彰顯了自己的決心和真誠。
訪問重溫︰教育的樣貌:助孩子展現獨有真我
了解學生性格 因型施教
從訪談中,不難聽出學生在Keldy心中的分量,每一位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任何一位學生的性格都是獨特的,在跟他們相處以及教導過程中,都不能『照辦煮碗』,切記不能將自己那一把尺放在他們身上。」摸清學生的性格,繼而施教,才是正確有效的教導方法︰「小一面試其中一條試題是要面試者分享一個深刻的故事,我們可以根據學生性格事前跟他閱讀相關題材的故事,這樣當他分享故事的時候,說話會更流暢,表現會更好。」
導師充當調教員 溝通化解矛盾
近年教學生態起了變化,線上學習的興起提升了教學靈活性,但同時亦令學生容易沉迷網絡世界。中心收過不少家長求助,指子女在家中表現懶散,而且沉迷打機,雙方因而爭吵不斷。Keldy亦擔起調解者的角色,會先分別了解雙方的想法,再找出分歧的根節點,從而拆解問題。「有時衝突是源於溝通不足。」 Keldy舉例說︰「媽媽跟兒子協議了要溫習完才能玩遊戲機,但卻沒有說明要溫習多少,導致兒子認為自己已遵守協定,媽媽則認為兒子偷懶,矛盾因此出現。」
「沒有一個孩子是可以被放棄。無論孩子現在的性格怎麼樣,學習能力高或低,我們定睛的不是這一刻的他們,而是將來的他們。」
多媒體學習 將流行文化融入教學
十五年歷史,沒有令中心脫節,相反中心緊貼時下趨勢,巧用流行文化和網絡等工具,令教學變得具趣味性,學習效果顯注。
Keldy指現今教學已告別過往傳統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動機比起被動性學習更容易讓學生吸收知識。「有些流行曲的歌詞在描述心情或風景的用字非常準確,更會運用借境抒情等修辭手法。我在教中文寫作時,都不時會引用歌詞作例子,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
除此以外,中心亦善用網絡世界,透過四通八達的虛擬世界,助學生了解世界各地發生的大小事情,從而豐富他們的見解和知識。「例如在撰寫遊記時,我會播放一些旅遊勝地的影片,體驗拍攝者的第一身感受,對他們的寫作大有幫助。」
十五年教學 以行動展示關懷
十五年間中心陪伴過不少學生,Keldy笑言中心成立之初所教導的小學生到今天都已經是一名大學生了。訪談來到尾聲,她仍不斷分享著過去與學生的趣事,倒背如流,彷彿每位學生都是她手中的瑰寶。她指著電腦屏幕上的一張相片說︰「這名學生參加朗誦比賽,上台前還笑呵呵的,比賽後卻哭得雙眼通紅,下台後第一時間就跑得過跟我擁抱。」
從 Keldy綻放的笑臉可以感受到她對教育事業的熱誠,以及她對學生的疼愛。「每次朗誦比賽,我都會從早到晚陪著他們,怕他們在台上害怕。那怕是入學試,只要學生有需要,我都可以出席,為他們打氣。」Keldy對學生的關愛顯露無遺,而且這份關愛彷彿沒條件,「疼愛他們,不是因為他們成績有多好,而是單純他們值得被珍惜、被疼愛。希望學生來到中心後會看到自己的優點,會懂得欣賞自己,綻放出他們獨特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