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程度上,范俊儉是一個典型的香港故事:小時候家境清貧,自小就下定決心發奮圖強,希望長大後要出人頭地,自此勤奮讀書、學英文,珍惜每一個機會,這些過程似乎是每一個努力故事所必包含的情節。在20來歲的時候,接觸《富爸爸,窮爸爸》,明白被動收入的重要性,終於范俊儉在40歲之前,透過證券、股票、房地產等投資工具,達到財務自由,創造可觀的被動收入,更在2017年開立財富學院,把創造被動收入的方法傳播開去。
數年前起,范俊儉多了一個身份-易盛集團市場董事,於馬來西亞經營榴槤果園。「財金講師」和「果農」兩個身份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在范俊儉的眼中,榴槤園也是一種投資的一種,而他的角色,就是確保投資能夠永續。
拒絕「聽天由命」 科技化增加種植穩定性
范俊儉加入農業的契機,要由2018年說起;當時時任馬來西亞馬哈蒂爾訪問中國,兩國達成協議,馬來西亞榴槤出口至中國不再需要以脫殼、急凍等形式進行,馬國採用「凍齡」保存方法直接把榴槤運送到中國大陸銷售。
作為一個投資者,范俊儉看到榴槤需求將會大增的趨勢,便毅然前往馬來西亞,尋找適合投資的榴槤園,最終選擇位於彭亨的果園。他和兩個生意伙伴都懷著一個共同信念,就是果農、乃至農業在未來都必須要走自動化、智能化的方向,才不會被時代淘汰。
「農業是頗有『聽天由命』味道的行業,天氣因素的影響非常大。」科技固然未能完全摒除天氣變化的影響,但可以減低依賴,在全球暖化、氣候不穩定的時代,成為可持續種植的重要因素。近年農業科技的發展亦非常迅速,除了沿用多年的器械外,人工智能配合航拍機進行監察、大數據、物聯網等科技,都是現在的潮流。而易盛集團的果園,則採用了由以色列進口的最新水利系統,每一夥榴槤樹均設有獨立灌溉系統,並且加裝感應器,定時檢查榴槤樹的水分和養分,萬一發現不足,會發出通知,種植者可透過應用程式,立刻加水和施肥。除此之外,易盛亦在園區內建立6個人工湖「積水防旱」,即使天氣乾旱,儲水量亦足以維持榴槤園經營數月。
亦正因為易盛願意投資最高級別的農業科技,以及在環境保護、員工福利、社會責任、管治等方面達到標準,其榴槤園是馬來西亞第一間、亦是現時為止唯一一間有保險公司承保的榴槤園。正如前文提及,農業變化甚大,不同因素都能夠影響收成、乃至整個集團的業務表現,站在保險公司的角度,風險甚高,因此易盛在保險公司進行為期一年的盡職調查後,獲得對方承保,亦證明了營運模式能夠得以延續。
多元產業鏈價值 迎來長期營運
不少東南亞國家都有出產榴槤,較有名的要數泰國和越南,范俊儉選擇馬來西亞果園,箇中自有原因。「一般從泰國和越南入口的榴槤,在未熟透的時候已經摘下,保存期固然可以更長,但代價則是味道不是最好。」至於馬來西亞的榴槤,政府規定必須是「樹上熟」,果實掉到地上才可以收成,味道固然是最新鮮,不過保存期只得幾天,必須盡快食用。雖然如此,亦無助大眾對果王的追捧,新鮮的馬來西亞貓山王常常被搶購一空,因而價格持續高企;這樣的高價值亦使范俊儉選擇馬來西亞作為投資項目。
作為投資者,范俊儉亦明白風險管理的道理,因此業務並不全然集中在榴槤種植上,確保集團在結構上可以經得起長期的經營。集團順應近年的環保趨勢,在果園舉辦生態旅遊團,讓居住在大城市的人有機會親嚐動手務農的滋味,亦為集團除了在榴槤種植和售賣以外,加入另一性質的業務,亦為水果種植的產業鏈,載入不同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