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 C
Hong Kong
Tuesday, September 26, 2023
HomeESG與非牟利機構合作實現可持續發展

與非牟利機構合作實現可持續發展

Related stories

保健品新興市場 拯救現代人健康

美嘉大健康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主打NMN產品。作為保健品的一種,NMN近年備受追捧,相關產品大行其道。然而何謂NMN?

【Cover Story】太興:多元品牌策略滿足市場需求

太興集團可以說是一個家傳戶曉的品牌,經歷超過30個年頭,發展成大型餐飲集團,在澳門和中國內地都能看到太興集團的身影。董事總經理陳家強為家族第二代,經歷過去三年疫情的變遷,分享打理飲食集團的種種。

談商業花藝的平衡之道:如何與時間競賽,開拓花藝可能性?

Floral Blooms自開業起便決定深耕商業花藝範疇,只因希望將花藝置於更開放的空間,讓更多人欣賞到花藝之美。

Crocs捲土重來、重返潮流的策略

Crocs如何從「肉酸穿窿膠鞋」搖身一變成為「潮鞋」?

ESG的S:企業還可以做什麼

關心員工亦是一種社會責任,和達致關懷社會的方式之一,保護員工的心理健康更有助提供適合的工作環境,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最終獲益的都是企業。
spot_imgspot_img

現今企業除了要維持業務發展外,亦有著關懷社會、參與社區建設的企業社會責任(CSR)。當中有不少企業會透過與非牟利機構(NGO)合作來展現CSR,並促進可持續發展,在不同的社會議題上為社區以至全球作出貢獻。

非牟利機構在環保和社會福利等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及體驗,同時非牟利機構的成立宗旨往往與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息息相關;企業可以透過支持非牟利機構的工作或共同協作,以實現不同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以下是一些常見例子:

  • SDG 2-零飢餓:企業可以贊助慈善機構營運食物銀行及捐贈食物等項目,為有需要的基層人士帶來溫飽。
  • SDG 3-良好健康與福祉:企業可以支持醫療慈善組織或與健康教育相關的非牟利機構的工作,來改善社區醫療設施,以及提升公眾的環境衛生及保健養生的意識,從而令整體社區的健康水平提高。
  • SDG 8-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企業可以支持非牟利機構,為低學歷人士及弱勢社群提供職業培訓和工作機會,培養他們一技之長以貢獻社會,長遠更有助解決人口老化而引致的勞動力下降問題。
  • SDG 13-氣候行動:除了企業自身的減碳行動外,企業亦可以支持非牟利機構的各方面環保工作,如敎育、研究、環境監測、減廢回收等;當中不少工作亦涉及了其他可持續發展目標,如負責任消費與生產(SDG 12)、水下生物(SDG 14)和陸地生物(SDG 15)等。

企業與非牟利機構合作 將服務拓展海外

隨著科技發展,香港非牟利機構的服務對象並不單只聚焦於本地,它們更可將服務拓展到全世界。例如有香港機構為了解決非洲糧食問題,便向非洲農民提供人工智能農業技術。該機構結集科研專家和農民的經驗,加上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雲端數據收集、區塊鏈、低軌道衞星等科技,提供精準農業決策技術,再通過人工智能改善農作物生長環境,確保農業產量及提升質量。人工智能農業技術為第三世界國家帶來更優質的農作物,再分配給有需要的民眾,從而解決當地糧食短缺問題。企業通過支持提供有關項目的機構,可以共同為無貧窮、零飢餓、可持續城市及社區等多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貢獻。

香港慈善機構協助非洲農民建立人工智能農業系統

企業及非牟利機構均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持分者。雙方合作能夠互補優勢、創造共贏局面,並且開發新的可持續解決方案,共同推動實現企業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延伸閱讀:SDG2:零飢餓

黃紹文博士
黃紹文博士
碧瑤綠色集團 ESG服務主管 碧瑤愛回收有限公司 總經理

Subscribe

- Never miss a story with notifications

- Gain full access to our premium content

- Browse free from up to 5 devices at once

Latest stories